这两天读了《爱和自由》这本书,其中对这句话印象尤其深刻: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本能的,真正会爱孩子的父母,会鼓励孩子的独立,舍得孩子的离开,并且在孩子独立或者离开之后依然爱他。因为孩子也是生命的个体,生命需要尊重。
1 孩子认知世界的过程
书中讲到孩子是根据他内在的的程序认识世界的,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发展了智力。那么如何让孩子去认识世界呢,就是要让孩子自己亲身去深刻感受到这个世界上的事物。
孩子认识了一些事,获得了感知力后,就会不断重复地去做这件事,慢慢积累了成经验,最后发展成了智力,进而影响孩子认识整个世界的过程。
所以,孩子认识世界的过程是经过感觉和内在秩序,慢慢认识的。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爱的环境。
2 如何给予孩子正确的爱?
一是要给予孩子成长的机会。要让他感受到你的爱。如果他想尝试某件事情,你在旁边安全的引导他去尝试就可以了。要时刻让他感觉到你的关爱和鼓励。不要用希望怎么样,你看看谁家谁家的孩子怎么样。
二是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实验证明,当孩子0~6岁的时候,只要给予孩子适度的自由,孩子是不会跑偏的,打个比方,给大人放一天假,他会做什么呢?他会休息,给孩子放一天假,那他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孩子会会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这样他就会慢慢的建立自己的内在秩序感,这样对于他认识世界是非常有好处的。
但要注意不得伤害自己也不得伤害别人。
3 适度的自由对孩子的影响
一是创造力。孩子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独特的感受和认知。其实每个孩子认知世界的感受都是不一样,不一样的,如果父母和老师,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孩子,那么孩子就会变得千篇一律。
二是意志力。专注。孩子意志力是怎么形成的呢?就是这孩子在0~6岁的时候,根据自己的感知,让他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如果让孩子去做他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那么孩子就会发生神游,那么就不会专注到所做的事情上面了。
三是守纪律。有些家长担心给了孩子自由之后,孩子会不会就变得不守纪律了,随心所欲了。作者说如果通过善的引导,孩子就会知道,家长老师做一些事情不是因为要支持他,而是因为想让他知道,如果在合适的时候做一件事情,那会更好。如果压抑太久,反而会表现出极端的破坏性。如果孩子从小的时候就能够根据自己的内在秩序而发展,建立自己的内在秩序。当孩子可以养成一个又一个品格之后。让孩子养成独立的人格和正确的方式去面对世界。
有时候家长看到孩子没有别的孩子聪明,没有别的孩子灵活,就会特别着急。看到孩子一件事情做不好,就恨不得帮他去做。其实每个孩子的发展规律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内在秩序,有些孩子发育得早,有些孩子发育得晚。家长所做的就是正确的引导和鼓励,让孩子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放心大胆地去尝试。只有让他自己亲身去体会,去感知,他才能获得经验的积累,这种积累才会形成他的智力,从而影响他以后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