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第十七天

作者: 大军的简书 | 来源:发表于2017-08-06 19:00 被阅读13次
《传习录》第十七天

      圣人致知的功夫是至诚无息的,圣人良知的本体皎洁如明镜,全无丝毫蒙蔽。当美的,丑的东西来到,镜子就应物现形,但镜子本身却不留污染,正是所谓“情顺万事而无情。”“无所住而生其心”,佛典曾这么说,这并不为过。明镜反应外物,美的就美,丑的就丑。一经映照就都显示其真面目,这就叫“生其心”。而美的就美,丑的就丑,一经映照却并不留污染,这就叫“无所住”。

   

《传习录》第十七天

      致知的功夫,与有事无事并无关系,就像病人服药调理一样,其能细论病已经发作与还未发作呢!

      佛经里有个狗被石块打后,不追人却去追石块的比喻,看到了石块,就应该能找到扔石块的人了,看见石块就追石块,其能追到摔石块的人呢?

    当时在座的人,听到后就豁然开朗,有所醒悟。这说明学习贵在反身自求。并不是从知解就可以悟其三昧境界的。

        三昧,指禅定境界。系修行者之心定于一处而不散乱之状态。意思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三昧,可意译为定、等持、正受、调直定、正心行处、息虑凝心等。三昧即心定于一处,故称定;远离惛沈、掉举而保持平等的心,故称等持;正受所观之法,故称正受;调整散乱的心使正直,故称调直定;正心之行动,使合于法的依处,故称正心行处;息止缘虑,凝结心念,故言息虑凝心。

《传习录》第十七天

      愿,共勉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习录》第十七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wrn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