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山村是建水保存比较完好的一个古村落,留着清末滇南乡村风貌特色。团山村最早的居民是彝族,直到明洪武年间,江西鄱阳县一名叫张福的商人,把生意做到了临安(建水),看中了县城外土地肥沃,风俗纯美的张宝石寨,于是在此安家,繁衍子孙,方成为巨族。在张福的影响下,当地人纷纷走出家门,在外为官,经商,最终修筑了一个个殷实的宅院,怡然自得地构建出一个与世无争的小城池。
我喜欢这样的小村,想去看看。

团山村位于建水城西13公里处。可在临安酒店转盘处(在古城北门,公交车红运站附近)乘中巴车前往,票价五元。当地人建议我坐小火车去,因为从团山回来的中巴车较少。但我在团山村时,见到中巴车司机,告诉我回来的最后一班是下午6点。若想悠然在团山村走走,可选择这种方式。我选择了乘小火车。

古城小火车车站在古城东门外,出东门大约不到10分钟的路程,我是搭酒店同游者的顺车来的。他们是八口之家,云南玉溪人。母亲与子女孙辈们一起出游,一个善良,和睦的大家庭。孙子和孙女尚在襁褓之中,外孙女的婴儿背带出自姥姥之手,好精致有爱呀。
建水小火客每天有二趟,早9点发车,下午1点35分返回。另一趟是下午2点30分发车。下午6点30分返回。沿途在双龙桥和双会桥车站各停留30分钟,团山村停留2个小时。

小火车米黄色,轨距1米,座位是木制双排硬座,桌上盛放杂物的木盘小巧精制,乘车旅客每人发一瓶矿泉水和一块沙琪玛。坐上小火车,听着咣珰咣珰的车轮声,沿途是郁郁葱葱的田园风光,仿佛穿越到19世纪初了。

就在小火车上,我遇到了此行的有缘人――淡墨。她是我的邻座,一位仿佛从吴冠中水墨画里走出的女子。枣红色T恤配以黑色纺绸长裤,深灰的有檐圆帽下露出乌黑蓬松的马尾长瓣,皮肤白晰,秀眼俏鼻,微微上翘的双唇露出淡淡的柔。她的身上流出了书香,相机带上缠绕的碎花小丝巾透着生活的精致。

她也是独自一人孤身旅行,在这几年我的旅行生活中,遇到的独自旅行者甚少,独自旅行的女子她是第一个,所以从她身上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她身上具有我想追求的一些东西。我们相谈投缘而甚欢,初次见面就很亲昵。有这样一位佳人同游,真是幸运啊。
小火车停靠在第一个景点――双龙桥。它坐落于建水城西三公里处,是一座三阁十七孔大石拱桥,横亘于南盘江支流的沪江河,塌冲河交汇点上,因两河犹如双龙婉蜒盘曲而得名。此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当时只建成三孔,道光初年又续建十四孔,与原建三孔“雁齿蝉联”,故又名十七孔桥。一九六五年,我国桥梁专家茅以升考察后认为应列为中国现存大型古石桥之列。听着导游的讲解,我们走上这座石桥,桥面均以石板铺就,桥中间的阁比桥头的阁大,飞檐翘角。
走进阁内,两侧墙上各有一洞,导游请我们猜测,有幸猜中是枪射击的孔洞。走出阁回望,导游请我们观看整个造型,似什么字?原来进来的那面是"品",背面的是"山",古人的建筑的确讲究啊。
走过双龙桥,沿着河堤来到最佳拍摄位置,河堤杨柳依依,河面波光鳞鳞,双龙桥似一道长虹横卧河上,数一数,那十七孔,望一望,这气势雄伟的长虹。河面如镜,双龙桥与倒影便构成一幅美丽的画。
在小火车有节奏的咣珰声里,我们又来到了双会桥车站。

双会桥车站铁轨两侧长满了鲜花,透过格桑花看车站,小巧而悠远。车站建筑是中法元素相结合的样式,即古朴又有异域情调,走入车站内,感受一下古老的时光,看一看邮政小圆筒,好似来到那个年代。
终于来到此次旅程的终点站――团山车站。沿着泸江河,走上民安桥,小桥是座三孔石桥,1936年,个碧临屏铁路建水至石屏段通车,为方便村民乘车,团山人集资修建了此桥。

走过民安桥,眼前通往村子的小路两侧的池塘铺满了荷,粉色的荷花有的开了,带来了夏日的清凉。青山环抱,绿水缠绕,团山村就位于这块风水宝地。我终于体会到了何谓风水宝地,生态环境良好就是风水宝地。


进入村子,石板路,土色墙,滕本植物从墙内爬出,紫粉的喇叭花在茂密的绿叶间盛开着,吹响了欢迎游客的乐声。很是喜欢这爬墙植被,走近细看,原是牵牛花与不开花的滕本在一起合种的,这种搭配甚是美丽。

首先来到将军第,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房主张和任曾在"辛亥临安"起义中平匪有功,被云南都督蔡锷委任为国民革民军第四营营带兼都察员,并授予"将军第"匾额而得名。

将军第建筑面积近1000平方米,院内雕饰很精美,书法绘画出自建水名家之手。


院内一株钉头果倚在墙边,娴雅地注视着游人。

行走于巷中,寻找那古韵悠长

张家花园是团山村最有名的一处宅子,也是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占地面积三千多平方米。有寨门,一、三进院,祠堂,碉堡组成,天井21个,房间119间。是仅次于建水朱家花园的又一大型民居。房屋建筑者张国民,张国义,早年赶马维持生计,后在个旧开矿成为巨富,遂建此豪宅。
步入张家的高门,最吸引我的便是张家的花园,右侧小拱门进去便是。花园正中是荷花池,正对荷花池坐西朝东的是两层楼的祠堂。雕刻精美的门窗,富丽堂皇,流光溢彩。走上二楼,坐在祠堂前的滕椅上,俯视下面的荷花池,池水里满是荷叶及池畔鲜花的倒影,清雅幽静。坐在椅上,体验着富贵人家的逍遥和任性。

祠堂左侧是二层吊脚楼,右侧对称的二层楼一层陈列有图书。

如今祠堂已变成了小学的教室,祠堂的敞廊是孩子们课余嬉戏的好地方,陈年的祠堂里洋溢着生气。
因火车下午1点准时返回,所以没有多余的时间再游玩了。在这短暂的二小时内,发现了一些小风景。
淡墨在这里买来送我的红色小玉米。

古朴的小窗,周围的墙壁上布满青苔,色调极有味道。

挂满吊兰的小窗,绿色与土色的搭配,多么自然。
蓝天艳阳下的巨型仙人掌,见证了村中的苍桑。
随处可见的编织小工艺,忍不住想带回家。


编织蒲团坐垫的原料及院落,那自然柔和的色调,多么美!
猜猜,这处优雅的门是什么的?
呵呵,非常干净的洗手间的。

与淡墨同游团山村,这些有趣的小发现让我们快乐。我们相约晚上同游紫陶一条街。她喜爱陶器,并对此有一些研究,当我们下午回到建水古城时,我们来到我俩都曾关注过惠佳陶艺店,她帮我挑选陶壶,一起在这里品茶,听老板讲紫陶工艺和屋外的雨声。当我们在临安路上朱家花园牌坊处分手时,她叮嘱我注意安全。撑着雨伞的她回瞬一笑,特美,这细雨沙沙下的美丽倩影便留在我的记忆里。
这次云贵之行,青岩古镇与湖北荆州小马同游,万峰林中感受阳光男孩们的灿烂,登小火车得玉溪人家的帮助,团山村与淡墨同游,与这些旅途有缘人相遇,该是前世多少次的回眸修来的啊?感谢你们给我的帮助及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你们让我感受到美好并令我成长。
出来旅行,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更多的是有所发现和遇见,不但发现外部的世界,更重要的是遇见未知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