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毓秀红林写作营
【毓秀红林】||一篇小文引发的探讨与反思

【毓秀红林】||一篇小文引发的探讨与反思

作者: 韶华不负韶华 | 来源:发表于2020-07-28 18:46 被阅读0次

前几天外出游玩,又看见被废弃的窑洞,回忆起以前也见过两次废弃窑洞,于是昨日写了一篇小文《窑洞不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专利》,并与今天早上分享到了几个微信群中。

让我感到惊喜的是,此文竟然引起了省实验中学王喜峰老师的关注。王老师先是推荐了两篇关于传统民居的推文,帮助我及群里老师了解传统民居的有关知识。

随后,王老师看了我的分享,提出了专业的见解,并指出文中存在的问题,引导我们进行了一场网络研讨。

    首先,王老师界定了一下窑洞的概念,是指一种专门儿的建筑形式。这个我是非常赞同的,我所说的窑洞就是特指的建筑形式,专指在深厚土层中侧凹进去供人生活居住的洞穴,包括地面之上的和低于地面的。但不得不检讨一下,昨天晚上成文的时候,对窑洞的分布进行了搜索,当时脑中闪现了一下疑惑,“新疆、福建和广东也有窑洞”?仅仅是这样的想法一闪而过,归于自己孤陋寡闻,却没有仔细认真的思考和分辨,就加以了引用,很可能犯了简单概念上的错误。        

接着李婷老师和张俊涛老师也加入讨论,讨论的问题有窑洞修建条件和黄土高原的范围。

王老师不愧是专家级的老师,图文并茂对黄土高原的范围、传统民居的分布等给出了建设性意见。虽然平时上课也告诉学生,地理界限在图上是一条线,在实际的地理环境中是有宽度的,情况是非常复杂的,但自己在考虑问题时却忽略了这一点,真是汗颜!

QQ上,也接到了同行老师的反馈,陈春雨老师的见解,也使我受益匪浅。

对于自己的一篇小文引发的这场小小的网络研讨,心中是高兴的,感受到地理老师的认真、好学、互帮互助的精神,更进一步感受到了王喜峰老师的博学,是我学习的对象!

通过这次的研讨,于我不但学到了知识,更深深认识到:展现给公众的内容,要更加认真的对待,力争不出现知识性的错误,误导了别人。

相关文章

  • 【毓秀红林】||一篇小文引发的探讨与反思

    前几天外出游玩,又看见被废弃的窑洞,回忆起以前也见过两次废弃窑洞,于是昨日写了一篇小文《窑洞不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专利...

  • 【毓秀红林】||聊聊“毓秀红林”

    记得把微信名字“夏荷听雨”改为“毓秀红林”时,朋友都称妙,把自己的名字嵌入其中。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此命名也是...

  • 【毓秀红林】||小汪(三)

    电动车的篮筐里放着一条军绿色的布编绳子和项圈,是偶尔牵小汪遛弯儿时用的。 想想小汪的一些行为,走失是必然的。它太有...

  • 【毓秀红林】||小汪(二)

    小汪是两年前的暑假来到我家的。 儿子放假回来,一向爱猫狗的他,软磨硬泡,想要养只猫或狗。架不住他的攻势,他爸爸起早...

  • 【毓秀红林】||听课小感

    今天有幸参与了乡村优质课大赛的相关工作,选手们的年龄参差不齐,经验也有差别,当然呈现出的课堂也风格各异。结...

  • 【毓秀红林】||人生的小轮回

    也许这就是思悟斋的神奇之处吧! 也许也只有此刻,忙碌的心才得以安放。 红砖下面觅钥匙,走进老屋摆物件。拍照打卡勤排...

  • 【毓秀红林】||无题

    忙忙碌碌的一天,有些累,但是看着忙碌的成果,不禁感叹坚持很难。有时候真的好累,累到想哭一场,让自己可以轻松...

  • 【毓秀红林】||意外

    今天上午第三节听我的课,第二节我在办公电脑上制作课件,一张一张制作修饰,加上背景、动画。突然,电脑屏一闪,等...

  • 【毓秀红林】||雨

    雨下了一天,时而显得猛烈,时而又占尽温柔。这会儿,隔着玻璃,那沙沙声,像是蠕动的蚕啃噬桑叶的细碎,柔得让人...

  • 【毓秀红林】||寻医

    朋友介绍了一位老中医,住在一个近百十公里外的小山村。 秋日的早晨有着微微的凉意,初升的朝阳晕红了天边的云朵,阳光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毓秀红林】||一篇小文引发的探讨与反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wrq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