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要认真准备期中考试前的复习,但是愁人的是加上周末补课一共只有5节课,其中一节课考试,一节课讲评试卷?如何才能让学生在三节课里复习完两个单元的知识,很头疼?
今天我尝试了一节课,自我感觉良好。
40分钟的课堂,先是5分钟学生组成搭档互相抽背第一课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这5分钟相当于热身的状态,有的学生很快就投入进来了,虽然各班情况不同,但是总数知道5分钟可以干啥。
然后10分钟限时训练15分钟做选择题,不允许讨论交流,就是考试状态。有的同学有过抗议,怎么可能呢,10分钟我不行。不行也得行,就是这样拉起他的紧张感,当大部分同学都举起手做完的时候,少数人也开始慌了。5分钟评讲重要题目。个别错的多的可以解决。
接下来20分钟讲主观题,4个班下来因为我一直用手机限时的方式,既提醒孩子也提醒自己。很多废话不说,个别纪律不好不花多时间去说。注意力就在40分钟我要完成的任务上。最后惊奇的发现我真的做到了,所有的班都按照预定计划完成任务。
回顾一下最近我做的事情,提前梳理5年考点,根据考点编制考前复习要做的练习和要重点讲的题。所有资料学生都很齐全,该背的该默的,该做的分专题做好,上课只需要按自己的想法去调取资源就特别不浪费时间。
![](https://img.haomeiwen.com/i2145888/3c95cb952f440e5b.jpg)
晚上看《清单革命》这本书,特别有感触,为什么我们做事要列清单,要提前去做计划。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不准备充分,不考虑周到,就容易因为一个关键动作没有做到而让病人失去生命。同样教学也是一样,因为没有提前规划,总是踩西瓜皮,滑哪是哪,最后就会白白浪费学生时间,该讲的题没有讲,该练的题没有及时去练,学生薄弱的环节没有发现,每天做的都是重复的动作,当然对大多数同学就会提升的慢。
还有的是清单一定要抓住关键行为清单,而不一定是面面俱到,平时就要积累哪些是关键动作,这个行为一定要做,而哪些是可以不做,抓大放小,抓住要害很重要。我又想到最近听同行的复习课。从前到后似乎都讲了,从思维导图知识到单项选择,主观题都涉及,一节课满满当当,但是学生最后能否就会考出成绩。我今天似乎找到了点评的点,这一课在期中复习的重要考点是什么,难点在哪里?学生的薄弱点在哪里?如果只有两节课,重点要给时间在哪里?如果提前就自己列一个备考清单,就会知道在时间不多的情况下,我的时间该如何分配才更有利于学生出成绩。
![](https://img.haomeiwen.com/i2145888/122c918240856703.jpg)
高效的背后一定是充分的准备,需要做什么?已经有什么?还缺乏什么?这样才能提高做事效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