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一个人生中负重前行的阶段。上有老,下有小,还面临着自我精力减退、改换赛道、职业瓶颈等一系列的问题。谈快乐,确实是有一点奢侈的。但日子还长,必须要找到一个切实的平衡,稳稳地走,才能更持久。我的取舍就是:存钱、不鸡娃。
存钱,最实用的自律。王尔德说:年轻的时候,以为金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等我老了才知道,真是这样。不用老了,只要面对一次贫穷的窘迫,开口问人借一次钱就能透彻地懂得。钱,这个东西,不能太缺。不说账上随时能拿出几十万几百万,但至少得够应付半年到一年的失业,够应付一次突如其来的意外,够应付父母一场大病的住院...…所以,人到中年,我不再相信及时行乐,而是不管收入多少,都尽力存一些。
古人云:一日一钱,千日千钱。余下半生,每日一笔小钱的积累,都是在给未来添砖加瓦。
什么网红奶茶、杯子、球鞋、某某同款,哪里有账上的余额来得实在?要知道,那是我给父母的养老基金,是我给女儿的嫁妆,是我给自己的底气。生活充满未知,唯有银行卡里的存款,才是抵御风险的盾牌。
不鸡娃,敬畏生命自然养育。孩子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是父母无法预料的,与其焦虑未来,不如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自我承担以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人这一生,短期看拼的是知识,长远看是习惯,再长远看是思维,从一生看,是目标。但立志这个事,要么取决于天生的野心,要么成就于自我掌控的习惯和自我兴趣。随着人均寿命的大大提高,走得快或者慢变得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直在走,一直在探寻。按照自己的时区长大,就是最好的,人生没有答案,只有“甘心”。
童年亏欠孩子的东西,孩子会在成年后报复性地补偿自己,比如不能自己做主,没有自由的时间,未被允许的一些爱好等等。
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才是人生的根本。陪我走到最后的,是队友是自己,所以我要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好我和我的婚姻。
假如你也觉得以上都是正确的,不妨和我一起,在这个用力过猛的时代慢下来。把关注成绩,转换为:
1、自我成长。
2、找到孩子的天赋密码和兴趣所在。3、早一点教会孩子“用钱”,合理分配不透支,如何比价做决策,该为哪些东西付费,安全理财等。
4、陪孩子运动。
5、带孩子多去感受大自然,观察其他生命,爱护地球生灵。
6、做孩子的粉丝,不贴标签,不打击,不拿孩子和其他人比较,和比惨获得安慰短暂而又空洞一样,能够激发孩子潜力的是目标是理想,而非“攀比”。
7、教会孩子统筹时间。
8、在见识上给孩子提供足够丰富的纬度,在坚持的事情上给孩子创造足够简单的刻度。简单说就是好的差的都认识一下,帮助孩子分解任务到具体再具体。
9、多给孩子一些体验实感的机会。
10、带孩子去交际交友走亲戚。总之,不要总想着为孩子赚钱能力负责,而是和孩子一起认真地去生活。
![](https://img.haomeiwen.com/i20462476/e4ba065b383ad8b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