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回到“黑土麦田”

回到“黑土麦田”

作者: 郭壮的笔茗 | 来源:发表于2017-03-12 21:56 被阅读274次
回到“黑土麦田”

                 

        时常看一些成功人士在回忆自己为什么上大学时,他们通常的回答是要远离“面朝黄土,背朝蓝天”的田旅生活。是啊!至国家恢复高考以来,那时候的60、70后的年轻人们怀揣着一颗象牙塔的梦,但同时也极度渴求远离太阳的炙烤,风雨的冲刷,以及体力的透支,因为他们知道考上大学除了可以拥抱一个未知的世界,还可以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和一个梦寐以求的城市户口。

        而如今的80后,以及90后们,我们同样也想着踏进一所好的大学,进而获得一份好的工作,到最后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可以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安家落户。这似乎是如今社会的主流意识,也是许多大学生们主流的生活蓝图与愿景,同时也符合着中国父母们的等待与期盼。我完全不否认这种生活的合理,与美好。但毕竟有很多事情存在着不确定性和未知的因素,真正能平稳通过这座独木桥的人,自然数量不多。

       然而当我们在这座独木桥上徘徊着、彷徨着、惶恐着的时候,有这样的一群大学生们他们却在笃定的负重前行。当我们想着远离农村的时候,他们却想着回到农村,回到中国最贫困的地方,回到中国最偏远的地方,回到中国最需要的地方。

回到“黑土麦田”

    当我第一次知道“黑土麦田”、“秦玥飞”这几个字眼时,还是来自于《我是演说家》这档节目,演讲者许吉如传达着她对自己师兄的敬意,同时也让更多的人知道,让更多的大学们知道,在中国还有这样一群人在殿堂和田垄中穿行。当时的我也仅仅只是怀着一种敬佩之情,单单觉得这位耶鲁的高材生做着许多大学生们望而却步的事情。因为我们都知道其实在基层开展工作,实现自己的满腔抱负的难度不亚于一群志同道合的大学们集体创业。

    他们会面临着类似于“纸上谈兵”、“书呆子”式质疑,面对着部分中国农村文化水平低下,城府极深,并以权谋私的基层干部,拥有着一份微薄的收入。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显得并不是那么重要,他们之所以选择,因为热爱,因为理想。

       古人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太过于理想而忽视现实的问题也不足为道。

      习大大曾在新年贺词中说道:“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而这些优秀的大学生们正在为习大大解决困难群众的问题,加之,秦玥飞被评为“2016年感动中国人物”,上了当下好评如潮的央视节目《朗读者》,同时我们生活在一个网络,媒体传播飞速发展的时代。我想国家定会在其中给予大力的扶持与推动,让这群“Server for China为中国服务”的年轻人们享有与美国“Teach for America为美国而教”一样的白领收入,一样的技术设备支持,一样的社会保障。因为他们在用自己的知识和理想去浇灌着中国现实最残酷的地方。

回到“黑土麦田”

         当社会都在谈中国大学生太多的时候,谈大学生就业难的时候,我们是否该转念想想,真的是这样吗?

      中国每年有几百万的大学生毕业,毋庸置疑,未来将会更多。其实不是什么就业难,而是找到一份自我认可的好工作难。不是大学生多,而是城市的大学生太多了,当国家的农村需要大学生的时候,中国的大学生数量那就远远不够了。

       虽然“黑土麦田”这个公益组织还处于发展的萌芽阶段,但发展的前景是不可估量的。我们展望,当有越来越多的优秀大学生们汇聚于国家经济之根本所在地时,仿佛回到了“毛时代”的“上山下乡”,只不过那个时代的年轻知识分子们更偏重体力去开发农村的经济。而如今的这一批80、90后乃至以后的00后等等这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他们都有着各自精通的专业,并用着他们的专业知识,畅通的信息渠道,以及自我的人脉关系去发展农村的基层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医疗等等领域。

      就像“黑土麦田”的宣传片所展示的那样,有些偏远的乡村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自然优势,和人文优势。当企业家们愿意将其投资并开发利用,就会带动整个村落的经济发展,而老百姓的生活就会日臻完美。而在这个双赢的利益链条中,他们更多的是深入调研,积极引导,并架起一座与外界沟通的桥梁。

      此时的我还是一名在校的大二学生,我怀着满心的期待,等到我研究生毕业之后,想着能有朝一日可以加入他们,回到农村,像他们一样投身一场伟大的理想,无愧一段美好青春。

回到“黑土麦田”

      PS:谨以此篇文章表达自己对“黑土麦田”公益组织中的大学生们的敬佩之情。同时也希望各位优秀的中国人集思广益,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建设性的建议。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希望更多的优秀大学生们积极投身于这场简单而又伟大的事业。最后,文章有什么用词不当,观点不适,请见谅,并欢迎批评指正。但本人只是纯粹的阐释自己的想法,不歧视任何群体或者个人。谢谢。^_^

相关文章

  • 回到“黑土麦田”

    时常看一些成功人士在回忆自己为什么上大学时,他们通常的回答是要远离“面朝黄土,背朝蓝天”...

  • 从耶鲁学霸到贫困县村官,在希望的田野上拥抱泥泞的年轻人们

    长假前的9月25日,真格基金徐小平老师为黑土麦田捐赠300万元。 很多人知道黑土麦田,是因为创始人秦玥飞获得了20...

  • 环保事业不可忽视模式创新

    前不久,笔者的微信朋友圈里被一个叫“黑土麦田”的项目刷了屏。不同于一般的公益项目,“黑土麦田”的发起人有点小小的名...

  • 那黑土麦田便是乡愁

    小年萧鼓追随春社近。 我是地地道道的北方人,是农民的儿子。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在北方。南方是腊月二十四。总之,年末的...

  • 魔镜魔镜

    五一期间,我带着家人回到老家。 看到了,绿油油的麦田。 心情一片大好。 除了麦田,还有麦田里的守望者。哈哈 除了麦...

  • 思考与努力:黑土麦田事件的六点反思|博观

    思考与努力:黑土麦田事件的几点反思|博观 南阳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王玉 2018年8月20日,晴,周一 早晨,打...

  • 般若风景

    从白夜到天明, 一碗酒香吹醒, 麦田黑土, 板屋轩墙, 漫山绿影。 轰鸣的车马, 倒退的斑斓, 我向往远处的一家小...

  • 黑土

    我眼前这片, 我眼目所能及的富饶的黑土。 是我今生所有的赌注。 我想赢, 所以我将在这里种满、 胜利的树!

  • 黑土

    【文字家园】 刚回老家的时候并没有见黑土来过。 有一天,宝贝把剩饭倒去鸡槽里,饭里面有加一些肉沫,还有骨头。 不一...

  • 治疗圣地–农村

    这次参加了黑土麦田公益组织和清华大学联合举办的调研,得到了很多新的认识,对自己未来多了一条指导。 我们去的这几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回到“黑土麦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wsx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