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时间:7月16日
阅读内容:《细读指向文本诗意》
阅读摘抄:
文本诗意如何开掘?我觉得最基本的、有效的方法就是文本细读。在我看来,文本细读是方法,文本诗意是目的,让文本细读指向文本诗意。在文本细读中,开掘文本诗意,使文本细读成为文本诗意的实现过程,这是诗意语文走向实践的重要策略。
一、直面文本,体验原初的诗意
即绕过教参,绕过各种背景资料,在第一时间,第一空间与文本本身直接晤面。
二、字斟句酌,品味精微的诗意
什么叫字斟句酌?借用这本书的题目做个参照,就是“沉入词语”。
三、互文参照,彰显深层诗意
互问参照就是拿两个以上的文本互为印证,互为阐释,用谭学纯先生的话来说,就是要穿行在多重话语之间,面对多重话语,你要潜下心来进行各种方式的比较,什么横向的比较,纵向的比较类比等等,在比较的过程中去参究印证不同文本所拥有的不同色彩,不同质感,不同情调,从而彰显文本各自深层的诗意。
四、擦亮语文,揣摩形式的诗意
张志公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教学要走一个来回,从语言文字出发,到思想情感,再从思想情感出发,重新回归语言文字。细读中的擦亮语言,就是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出发点是语言,归宿还是语言。中间是什么?中间是语言所承载的形象,情感和思想。歌德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知,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
五、还原比较,感悟潜在的诗意
细读是需要你升起特别的敏感和警觉来的。当你细读文本时,不仅要将目光集聚到现实文本,显现文本和此在文本上,也应该借由还原和比较深入到与之对应的潜藏文本,隐形文本和彼在文本上。
六、寻找缝隙,挖掘蕴藉的诗意
缝隙就是破绽,就是矛盾,这个破绽和矛盾不是作者的笔误,而是作者有意为之。有些文本,我们粗粗一看是看不到破绽的,能看出破绽,找到缝隙,说明你的目光已经非常犀利,非常尖锐了,这是相当了不起的细读,而文本的诗意,往往藏在被你发现的缝隙之间。
阅读感悟:
细读有法,但无定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王老师的思路十分之清晰,表达更是极具逻辑,这样一条条凝炼的小标题,这一个个教学实例,这一句句引经据典的文字,均蕴藏着王老师的智慧,以及对诗意语文的深入研究。正如他所言,文字是心之所念,心之所想,心之所向,是可以让我们可直面自己最真实的人生,人性的一面镜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