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即兴练习…)
七绝 咏蝉
蜕羽惊尘饮嘉露,素心阅世沐熙阳。
清高独抱藏深树,弄月吟风韵更长。
(“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以下信息来自君诺老师课堂分享…)
重温蝉语:
诗人爱蝉,柳永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的秋蝉。辛弃疾有“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夏蝉。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的《蝉》,托物言志,立意不同,各有千秋。
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是这三首咏蝉诗中最早的一首。
虞世南生活在大唐贞观年代,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才华、人品都很出众。李世民赞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很受唐太宗的信任和器重,死后陪葬昭陵,赐谥“文懿”。所以他的这首诗很有政治家的胸襟和抱负,他笔下的“蝉”清而贵,不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一个当朝重臣,不骄不矜,不以大鹏词条、蛟龙自比,却以鸣蝉自喻,足见虞世南的风度气韵和耿介自信。正如施补华所说的“清华人语”。
沈德潜评价这首诗“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虞世南的《蝉》虽没有被《唐诗三百首》收录,但“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却是这三首咏蝉诗中,最为人所知,最为人称道的千古佳句。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稍晚于虞世南的《蝉》。
这首《在狱咏蝉》被选入《唐诗三百首》,是唐诗中的名篇,尤其在初唐,这种言之有物,借物言情的诗更是十分少见。骆宾王因为得罪武则天,被诬陷下狱,这首诗就是他在狱中所作的。
身陷囹圄的诗人以蝉比兴,以蝉喻己,用“露重风多”比作自己所处的环境,用“飞难进”和“响易沉”比喻自己此时的艰难现状——露重翅轻,无法高飞;风多风大,声被隐没。蝉人相对,顾影自怜,所谓感物联类,情以物迁,身处险境,情感沉痛,这就是施补华时所说的“患难人语”。
骆宾王的《在狱咏蝉》语多双关,用典贴切,寄情于兴,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堪称咏物诗的名篇。
虞世南的“蝉”清高;骆宾王的“蝉”患难,李商隐的“蝉”则是二者兼而有之。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这首《蝉》也入选了《唐诗三百首》,三首诗中它最后诞生。
这是李商隐怀才不遇的“牢骚之语”。
李商隐生于晚唐乱世,虽然才华盖世,却壮志难酬。当时的政坛上“牛李”两派党争十分严重,他是牛党要人令狐楚词条的门下,又是李党骨干王茂原的女婿。他在两党的狭缝中生存,受尽两边的排挤打压,一生贫困潦倒,46岁便抑郁而终。
李商隐的《蝉》,抓住了蝉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感情,“为情而造文”,诗中的蝉,就是诗人自己。蝉栖高树词条,餐风饮露,难以果腹,它哀婉地鸣叫却无人理睬;诗人官职卑微,家园荒芜,漂泊不定,他四处呼号却不被当道者赏识。然而他却不失做人的底线,不失士人的风骨,向蝉发出了“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的呼应,表达了虽仕途不顺,却坚守高洁之志的决心。
《唐诗三百首》这样评价李商隐的这首《蝉》:“无求于世,不平则鸣;鸣则萧然,止则寂然。上四句借蝉喻己,以下直抒己意”。
清代学者朱彝尊词条对李商隐的这首《蝉》更是推崇备至,称它“传神空际,超超玄著”,是“咏物最上乘”。
三首咏蝉诗,都是以蝉比兴寄托,但由于诗人人生际遇的不同,继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和人生境界……
诗友们好,我们重温了蝉语。外面蝉声继续,大家也来写一写有关蝉的诗如何?主题自定,五言,七言,律绝皆可。作品发至群。
(欢迎有兴趣的简书师友们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精彩佳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