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鲁道夫提出了3种鼓励型的话语,家长在生活中,可以多和孩子说,每天说一说,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自信。
第一种:描述型的鼓励
既然夸奖是说结果,而鼓励是看到过程,那我们在鼓励孩子时,就是把孩子做的这个事情,描述出来,让孩子受到肯定。
比如孩子把玩具都收回了玩具箱,我们停止夸孩子“好棒”、“好厉害”。
而应把你看到的过程描述出来,我看到你把积木都放在箱子里了;布娃娃也都整整齐齐地躺在沙发上;玩具汽车和机器人都回到盒子里睡觉啦;地板上一个玩具都没有,好干净啊。
孩子这时候会非常自豪,他会觉得,这些都是我做的,是我把玩具收拾得这么干净,是我让地面保持干净,我真的太厉害啦!
孩子会对内进行自我肯定,他觉得自己的付出被认可了,也就会在增加自我价值感,下次还愿意继续这样做。
第二种:感谢型的鼓励
有位宝妈朋友跟我说,有一次跟儿子外出逛街,回来时大包小包,儿子主动帮她拎了最重的那个包。她感慨了一句,有个儿子真好啊,能帮妈妈拿最重的东西了。
她当时说这话没在意,但后来发现,每次只要出门,儿子都问她,妈妈,哪个东西最重啊,我帮你提。
其实,朋友无意间的话语,就是“感谢型的鼓励”,感谢你为我付出,让我的处境变得更好。
在生活中我也常对布妞说这样的话,感谢你帮我拿水,这样妈妈就不渴了;积木说,感谢你让我回家,这样我就不会躺在地上觉得冷了;牙齿说,感谢你刷牙,这样我就不会被蛀虫咬了。
感谢孩子,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事情,让孩子的贡献被看到,也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价值。
他的行为被认可、被鼓励,他会为自己感到自豪,从而变得越来越自信,性格也越来越好。
第三种:相信型鼓励
相信孩子,不是孩子明明做不到,都哭到发抖了,我们还在一旁一个劲地说,妈妈相信你能做到,加油!
这样可能会带给孩子压力,担心自己做不到而让你失望。
心理学中有一个词,叫“略前性原则”。
它指的是,鼓励孩子尝试略前于他能力的事情。
就好比孩子摘苹果,他踮起脚尖,可能摘不到苹果,但只要他跳起来,就能摘到。我们要做的,就是鼓励孩子“跳一下”。
我们要看到孩子的“苹果”,并且指出来,鼓励他跳一下去摘取,成为自己的果实。
鼓励孩子和夸奖孩子,看似区别不大,但却会带给孩子不同的影响。
我们平时在生活中,可以多说以上这3种鼓励型的话,让孩子变得更优秀和自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