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学习经济学,最大的乐趣就是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待很多生活中的问题,比别人多一种经济思维。
举个例子,为什么北京的菜价会那么高?这个问题曾经一度是全国性讨论的问题,当时的新闻报道只是浮于表面,甚至谴责北京卖菜的。在经济学系学生看来,北京菜价高很正常。从成本角度来看,北京的菜基本都是从外地来的,当时山东的菜是运往北京的主力,从北京到山东需要运输费吧,把菜农的菜收起来的中间商得赚个差价吧,而且蔬菜在运输途中的损耗率极高,到了菜市场剩下的可能是原来的三分之二,而且北京菜市场的摊位费也应该算在菜价里吧,北京的生活成本那么高,卖菜的也得赚钱呀,所以就这样加一加,北京的菜就会比别的地方高处很多。
那既然发现了问题,怎么解决呢?很显然,缩短这个供应链,降低运输途中的蔬菜损耗率,就能大大降低北京菜价了。
还有疫情爆发期,山东捐到武汉的蔬菜被卖给武汉人民那个事,微博里很多人都说人家捐的,竟然让他们给卖了。这事有一点经济学思维的人就应该知道这菜低价卖出是最好的选择。
首先说为什么山东会捐那么多菜给武汉。疫情期间,市场几乎出于半停滞状态,山东的餐厅和菜市场基本都关门了,所以本来应该上市的这些菜都卖不出去了,而且蔬菜属于不易保存的产品,如果要保存,需要有一定的保存条件,且不说短期内保存条件可不可以达到要求,这保存成本也得花费很多,所以这些菜如果不捐出去,烂在地里是他们的大概率结局。
但是捐出去不也要运输成本吗?为什么还捐呢?那这就要想到我们优越的制度和团结的中国人民了,逐利的资本是会因为运输成本宁愿把这些菜烂在地里,也不会捐出去的,比如前段时间美国奶农倒奶事件。我想山东捐菜这个事应该主要归功于政府的协调,有可能是山东政府采购后捐出去,也有可能是山东政府呼吁菜农捐出,然后山东政府组织运输。
再说菜为什么要低价卖出,而不是免费发放。因为不够多,在经济学里,就是稀缺资源,稀缺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是让它有最合适的价格。假设免费发放了,那一家多少?能分过来吗?你怎么判定这家人到底需不需要你发的这个菜,或者另一家人可能一点菜也没有了,却因为这样平均发放只能分到一点,根本不够。这样就是没有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但收钱就不一样了,收钱会让你在买时,考虑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它,然后再为了它花钱。这样多少都有利于资源的配置。
好像后来政府还给武汉人民免费发菜了,这也可以解释:菜太多了,可以分的过来,已经不是稀缺品了,就像共产主义社会。
这是学习经济学带来乐趣的一个方面,还有很多乐趣,对经济学感兴趣可以到我的公众号“动态均衡”,帮你了解更多经济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