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则新闻,某学校的某位同学因为一直无法超越班上的第一名,于是有一天,在第一名回家的时候,这位同学愤怒地用刀把第一名给捅死了。
而这位犯了罪的未成年,是他们班上仅次于第一名的第二名。
“杀了他我就是我们班上的第一名了!”
看完这则新闻,我实在是忍不住思考:什么样的成长环境和压力会让一个孩子如此憎恨仅仅是成绩上比他优越的同龄人?
这让我不仅联想到他背后的家庭,会不会是他每次都没有考第一所承受的折磨,让他不得不铲除掉这个一直阻碍他实现目标的“障碍”?
我前段日子在学校里上了一门挺有意思的哲学课,当时我们小组的辩论题目是有关于人工智能的未来。辩论的标题是“制造人工智能的创造者该不该对人工智能未来可能会造成的严重后果负责?”
当时我们争辩的点一直在于,当人工智能进化地跟人类毫无两样,人工智能是否应该算作是我们的一份子?如果是,我们是否需要对他们的行为负责任?
这个有趣的点让我不禁发问:
如果考第一名的是个机器人,我们还会如此恨他么?
人类对于同类和机器人的容忍度,到底有什么区别?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不管电影的结局是好是坏,无非在歌颂一个主题:爱
因为人类,是这个世界上最懂爱的动物。
其实机器人与人的区别,不过就是我们自以为是的那一点人性和温暖。
机器人收到指令,只会负责完成自己的那一部分职责;
而那个时长责骂你的班主任,也许放学后找到你,问你“最近状态是怎么了?”
行尸走肉地结交了这么多人脉,关键时候只有一个人愿意帮助你:“钱拿去吧,不急,我相信你。”
你暗恋上你们班上的某个女孩,
不是因为她每次考试都满分,回答问题都正确,
像个机器人一样用超高的正确率去对待人生的每一次选择。
你喜欢她,是因为她在操场上跌掉了却爬起来傻傻地微笑;
你喜欢她,是因为她在你面前不由自主地脸红。
你喜欢她,不是因为她像机器人一样聪明绝顶百依百顺,
你就是喜欢偶尔撒娇闹脾气,却能不顾理智地爱着你的那个她。
没错,个人的精进和成长,也需要借鉴机器人的思考方式:
设定目标,实践,找到错误,改进,再实践。
培养优秀的习惯和思维方式,确实能帮助一个人更好地成长,
但为了目的一根筋地用力,却不如慢下来用心前行。
所以如果下次您的孩子成绩没考好,您能不能冷静三秒,再一起探讨进步的方法?
你三岁的孩子总是问这问那烦着你工作,你能不能感受到他那宝贵的好奇心?
父母的职责,不过是教会孩子:
我们不是机器人,我们还懂欣赏这个世界的善恶美丑,
我们懂得如何应对生活的各种状况仍心生感恩之情。
如果人们可以容忍电脑偶尔死机,机器人偶尔失灵,
那为什么不能给有巨大潜力的孩子一个改变的机会?
“少年说”,孩子说了,而你有认真听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