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虽然在上一篇文章里面谈论了希希对于婚姻与爱情的浅见,不过实际上希希却同样也非常欣赏类似独身主义,不婚主义一族的选择,因为婚姻家庭固然美好,而一个人肆意活着的畅快与洒脱却也是难得的意境,孤独却不寂寞,世间得失皆是一种平衡。而无论我们是否选择进入一段爱情或者进入一段婚姻关系,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任何时候寻找拥有我们真正的自我才是我们生命最重要的课题:有你很好,没有你我一样可以很好,甚至更好。即使进入一段关系,我们每个人也不应该失去自我,因为爱的姿态不是依附与缠累,而是独立地保持自我地活着。
独立风骨希希非常欣赏的一位现代女性是趁早公司的创始人王潇女士,她创立的趁早文化公司主张女性勇猛精进的生活方式,用女性自己的力量与韧度去建立一个强大的内在自我,并致力于自身体型的塑造。在她的书《三观易碎》里面有一个我非常喜欢的故事《走夜路的姑娘》,这个故事里王潇诉说了自己对于生命中遭遇挫折的态度,不听惨歌,不怨天尤人,不自怨自艾,甚至不去诉苦求安慰(这一点希希认为需要分情况),而是动用自己的理性脑去思考如何更好地面对处理当前的困境,走出生命的夜路。
生命中唯一不变的东西其实就是变化本身,我们如果常常把自己的快乐,希望依附于无常的外界,我们将永远都没有办法得到真正的安全感与快乐。我们其实依附不了的不仅仅是爱情,婚姻,家庭,其实连亲情,友情,我们都不能过于依赖,因为万事万物都在变化,而任何人世界的中心都不可能成为你,也不能够去期求任何人生命的中心是你。因为一片树林郁郁葱葱,而每一棵树木却又是在自己的一片空间独立地生长着。武志红老师谈到的精神分析里面有一个全能自恋的病态,全能自恋者认为自己之外的人事物也应该全部顺应自身的心意,倘若没有,就会产生自恋性暴怒。这种病态的状态其实就是过度把自身的价值建立在了除了自身之外的世界上。而很多失恋的人走不出来的原因也是因为把自己的价值建立在了恋人的爱得身上,认为在分手后自己的价值得到了否定,也不愿意再去肯定自己的价值所在。
独立风骨徐志摩的原配张幼仪女士的人生经历也是独立风骨的最佳诠释。在15岁的时候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家世背景并不差的张幼仪与徐志摩结合,徐志摩第一次看到张幼仪的照片,蔑视地戏谑:乡下土包子。没有爱的婚姻是可怕的,进入婚姻不久后徐志摩与林徽因坠入情网,对张幼仪的态度冷谈至极。有一次张幼仪告诉徐志摩自己怀孕的消息,徐志摩听了立刻说:“把孩子打掉。”张说:“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了。”徐答道:“还有人因为火车事故死掉,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说完没耐心地别过脸去。
在张幼仪22岁的时候,她与徐志摩终于结束了这一段没有爱情的婚姻。后来的张幼仪说:我要为离婚感谢徐志摩,若不是离婚,我可能永远都没办法找到自己。
离婚后,她在明白了女子应该拿出自己的勇气自力更生,决定做一个拥有自我的女性。她去德国待了三年,继续求学,甚至中途遭遇了孩子夭折也未曾放弃学习。她说:“在去德国之前,我什么都怕,在德国之后,我我无所畏惧。”回国后,张幼仪先是在一个学校当老师,后来由于机遇与自身的强大的能力担任了中国女子银行的副总裁。后来还担任了“云裳”服装的总经理,而昔日徐志摩口中的土包子却成为了引领时尚的女王。
独立风骨我们的生命中需要和外界建立一定的联系,因为这种联系的纽带是爱,而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用这种爱来滋养我们自己,欣赏自己,爱自己,建设自己,比起一味地通过外界的肯定与关系的亲密去肯定自己的价值,我们更需要的还是自己去看到与修养自身,建设自身,去丰富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精神空间,独立而有尊严地活着,无论是经济上精神上还是灵魂上都不攀附,不依赖,拥有一个内在强大的自我,肆意而真实地潇洒行走于世间,一个人的独立行走亦是精彩风景,就如百年优雅,特立独行的香奈儿女士所说:我自己决定想成为谁,这就是我。
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