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最大的优点是拥有自己的理智判断,最大的弱点是太相信自己的理智判断。前者创造了机遇,后者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西方有一个诗人提出空间的概念,他认为我们在平常生活当中所看到的事物百分之八十以上是虚假的,是主观所赋予的意念。仔细想想也很有道理,因为从客观上来讲空间本身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我们经常给某一空间赋予主观感情。房子之间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如果是自己的家,那所房子就会使人倍感温馨,觉得比其它的房子更好,房子本身并没有什么情感,但是我们往往把自己以往幸福、温馨的体验投射到房子的墙壁上,家具上和房子的空间中。
当然,主观感情的投射遍布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人对自己脸上几颗小豆豆的关心可能要远远胜于对非洲的几场大地震的关心。可以说我们所关注的事物,离自己越近,那么我们对他所赋予的内涵就越丰富,也就意味着不切实际的东西越多。一直近到自己的内心,那里的感情回路错综复杂,主观投射更是霸占了大部分空间。
本来这些主观投射也没有什么错误的,对家里的锅所投射的温馨是因为锅可以烧饭带来过温馨的感觉,并且如果不出意外它将再次带来这种感觉。但是问题就在于意外往往无处不再,一旦出现意外,我们马上会惊慌失措,不能解释为什么会这样。答案是我们本来就对事物本身投射了原本就不属于它的东西,所以才会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这时理智本身就横空出世,它使我们可以保持客观,对周围的事物一次又一次进行价值判断,对事物的认识也越来越接近它的真实。尤其是当一个人处于一种白热化的竞争环境当中,这种剥离出主观情感的理智更是几近残酷和冰冷。
老子提出废除我执,佛教也有四大皆空,即是指不要执着于物象和过去,一个人应该一次又一次的把自己清空,然后才可以接纳新的东西。西方科学那种剥离主管感情的客观分析也应运而生,欧美因此迅速崛起,成为各个国家争相效仿的对象。没想到一旦把事物从主管情感当中剥离出来,对事物的认识竟能达到如此清晰的程度,以至于可以创造如此巨大的物质财富。
到这里,只是刚说了一半即前半部分的观点。理智本身在这个唯客观是从的时代的确成为社会推崇的宠儿,尝到甜头的人们对之也趋之若鹜。但是另一方面,我们离真正的客观却越来越远。而之所以这么说,就是因为人们只相信剥离主观感情以后剩下的就是客观,却不知道情感本身也是作为一种客观。
人类在这个叫做地球的星球上已经生存几千万年了,身上代代相传的基因经过优胜劣汰只剩下最好的,一些基因在正常的情况下看似没有用,却会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使人们规避生活中的灾难,或者用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以更好的生活。而留下来的情感,不管是以自我为中心而造成对事物认识的偏差的情感,还是一些负面的情绪如痛苦、恐惧、忧伤,这些并没有在长期演化当中消失,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些情感给我们提供了一种保护体系,或者可以使我们更好的处理生存方面的问题,比如说饮食、居住、求偶、学习。
有的时候理智和情感的确会出现很大的矛盾,生存让人们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或者听命于自己的理智,或者听命于自己的情感。而这两种选择在不同的情况下,在不同的环境中都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很难分出优劣。有的人在一项事物上无限的投射自己的情感,有的人则比较自制,能够让自己的情感从事物当中逃逸出来。两种行为方式在一个人的身上不断的博弈,不断的挣扎。理智通过攻城掠地步步为营取胜,情感通过人们相互之间一次又一次投射却能成为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取胜。这就注定二者的较量将会伴随一个人的一生,一个人只能在二者之间做出艰难的抉择,所以会迷茫、会痛苦、会内疚、会恐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