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宋昨天推了一篇读者问答的文章,《读书不用真无用,学而不习瞎学习》,我今天晚上才看,毕竟昨天很是萎靡,我看到了这个文章标题,手就自然而然躲之不及。但不得不说,这篇文章写得很能击中我,就像2017年初看他给的十条建议一样,其中一条关于阶级越迁的论述到现在我还奉为原则(一个人一旦成功,不管是靠运气还是靠实力,他就会发生阶级(或者叫圈子)的跃进,他可能在这个阶级做的不够好,但无论如何,都很难跌入下一层了。)。今天文章开头他说了论语“学而第一”中的八个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下子击中了我。吃完饭在外面顺着小河道走了一个圈,脑子里面一直重复着这句话。回来花了40分钟,又把凯利·麦格尼格尔的《自控力》粗略又扫了一遍,心里头喊着的只有一句话:快点去实践。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张居正赞为“万事之明训”。这八个字直白意思就是先把事做好,如果还有时间再学习文章学术。有一种纸上得来终觉浅的意味,但后一句话已然成为口号式的宣言了,就像我爱你说的太多了一样,完全在行动中忽略了。由此我想到马云的一次诡辩,王健林等大佬说要读书多看书,柳老爷子也说每周都会看一本书,但马云便说现在很少看书,根本没时间看书,还讽刺说一般办公室书柜里都是书的人,几乎都不看书。当然,因为后来看其他谈话,知道马云也是看书的人,只是他主张看有用的书。之前我仅仅把上面的例子看作马云一张嘴能说会道的例证。其实真正忽略的是“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八个字。如果你连自己本职的工作都没做好,或者说除工作外,你的生活目标,事业目标,都没有完成, 整天抱着一本书读,读完再换一本,以为遵从了多读书的原则,不管怎么样都是好的。这是典型的幻想,你利用读书这个光环把自己绑在了上面,自认为跟书这种社会公认的积极正向美好的事物产生了链接并不断强化,你就变得有知识有文化甚至有品位了。事实呢?行有余力是第一步,所有的学习都是围绕着“行”的,也就是在工作生活中的实践,帮助你达成你的目标(包括让自己有知识有能力也是目标)。一定的,实践这个词听到太多次了,你也一而再地提醒自己一定要实践,读的书一定要做笔记,要写读后感,要知道怎么用。但就是这个知道,害了你。因为这还是知道,而非“行”。
我相信从自己养成了写字的习惯后,“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会成为我的准则。这八个字后面包括很多东西,包括不管学什么都要想怎么用,包括想学什么一定要把最好的材料拿出来学十遍,而不是十个材料学一遍,借用小马宋的话说,你如果学幽默,那最好的办法就是看脱口秀,而且看世界上(最少也要是全中国吧)质量最好的,一段视频看上十遍以上,因为看一遍你不叫学习,你只是个观众,图个一乐罢了。记住这之间的差别,我知道你很早之前也实践过这个,不过没坚持几天,现在你必须坚持下去,因为你已经没有退路了。
还有一点就是学习是一种社会化行为,你要学什么,要切记先找人,而不是上网找一大堆资料,找资料的人极少能坚持下去。你是个恐惧社交的人,要做出改变了,想一个最好的切入点,把自己的圈子扩大,一定要把自己学到的用上,展示出来,找到高手,找到那些人,让别人认识你也是一种能力。这事我最担心的,我也最怕你开不了头。还是一样,你要去做, 因为你没有退路了。
写完这些,把小马宋的朋友圈、成甲的好好学习还有李笑来的全套书赶紧下单,这些书一定要放在床头经常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