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讲师大赛北京赛区的复赛,虽然我拿到了第一名,但是我能感受到站在台上和观众的这种连接,好像还是有一定的距离。这也是我一段时间以来,觉得自己与人交往上的一点困惑,总觉得好像哪里差了一些,隐隐的也会有一些感受,但不是很清晰。
我自己也曾深入地探索过,我发现当你对一个事物抱有评判的时候,就会和他之间产生阻碍。虽然我经过了不断地学习、弱化大脑的这种反应,但我知道它并没有完全消失,淡淡的,他还在那里。
我记得有一次去一个大厦的书吧看书,在角落里发现两个笼子,一个放着两只龙猫,另一个里面有一个小骷髅,还有一只大蜥蜴。当时大脑里马上就出现一个声音,这里的老板的喜好真是好怪呀。出现这个声音后我自己立马有一个警觉,我又在评判了。
之所以,想要放下评判,是因为我发现一切评判最终都会反攻于自己的,但是再往下就深入不下去了,于是就带着这个疑惑和师姐C,进行了这样一段谈话。
n:希望能够和人有更深的连接,在聊天的过程当中,就把别人的问题给解决了。比如说像苏格拉底,虽然说是哲学家,但是没有出过一本哲学方面的书籍;虽然说是教育家,但是没有上过一天课,每天就是在田间地头和别人聊天,然后就通过一种启发式的提问,就把别人的疑惑解决了,所以也是会有这样子的一种向往吧。不给别人任何压力,最终呢也可以实现一种打通和连接。这种大智慧会通过精准的类比,给人一种豁然开朗。
c:那娜娜当你说到大智慧、精准的类比和豁然开朗,这三个词带给你的最有感觉的状态是什么样子的?
n:我看到E老师就是这样的人,有一次她发现了M身上的急,而当时,M刚生完孩子,每天都要精心照顾二宝。于是,她就说,就像一个小孩子,虽然你每天精心地照顾他,他也不会一下子就能开口说话,就能学会走路。当时M就被深深地触动到了。
c:以对方的环境和对方的语言去和对方表达,是这样子吗?会有一个深入浅出的过程,就是依照对方的字眼和对方做连接。
n:刚才你讲到了深入浅出,对自己的探索要深入,但是和对方沟通时要做到浅出。
c:那我刚才也听到了,你说到了自己的变化。那你觉得你现在的这个变化是因为做到了什么,哪怕就是一个点,你也可以来分享一下。
n:对方无论说了什么,先有一个yes出来,就是先同频共振,这其实都是对对方的一个理解。有了这个yes出来之后,那如何才能抵达对方的彼岸?接下来还要有一个and,是yes and,这个and一定是怎么让你更好,让你更贴合自己的内心。说到这里,我突然有感觉了,就是,其实内心还是会有一个but,就是对对方讲的这些东西有一个不认可。
c:会有一个评判,所以表面上说的是yes,其实内心会有一个but出来。
n:对,一旦那个but出来,彼此的连接就断掉了,哪怕只是你心里这么想嘴上并没有说出来,但你问的问题已然表明的你的真实想法。前两天和一个朋友聊天,他说现在正在做社群,社群的粘性很好,已经做了140期的群内分享了,每个人都积极参与。我当时问的是那你未来这个社群的盈利模式是什么?其实,我是没有看懂的,因为没有看懂还会抱有一个想法,觉得没有什么盈利点。所以会问出这样一个问题。那如果我是真心的yes,那我会这么问,已经做了140期了,真是了不起,你是怎么做到的,能够跟我分享一些经验吗?
c:别人讲的东西我们可能懂,可能并不懂,讲的时候先yes,然后再 and,我们用心聆听,内在不做评判,那娜娜今天也有了这个发现,特别地珍贵。就是要把这个but彻底拿掉,那这个发现对娜娜来说,回到你一开始说的在聊天中就能让对方有一个收获,你会有什么样的启发或者是收获呢?
n:我们的大脑对于看别人的缺点那是本能,在我们还没有看清的时候就喜欢下定义贴标签,但如果我们可以看到那个完整,或者是你能够感知到有这样的一个完整,那就会真正理解阳明心学的无善无恶,就会真心的yes,全然地and。放下自己的成见,你就能够看到对方的好,也就可以在心流上与对方对话,会对他有一个鼓励,让他跟你去做一个分享。
……
对自己的这个限制性模式有了一个亲密接触后,我对自己有了一份深深地看见。 有一种打通经脉的感觉。就像庄稼地里的虫子,你没有注意到它的时候,它默默地啃噬麦苗,只有把它揪出来,庄稼才能健康地生长。
我有一位同学,他跟我分享了类似的问题。以前他就是一个看不到别人好的人,专业挑毛病三十年。听别人一讲话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点一定是xx有什么问题。
有一次我们线下上课的时候,他突然涌现一个觉知,挑毛病的时候,是不需要融会贯通的,你只要会一点,就可以给人挑毛病了。而要说别人好,好在哪,你要学得融会贯通,你才能讲清楚说明白。
所以,只有自己足够好,才能看见别人的好!
课后他静下心来,用一张纸写了自己44个优点,用另一张纸写了自己35个缺点。
他发现所谓优点就是过去支撑着他变成现在的自己的动力;所谓缺点就是他想要变还没有变成的样子。
现在的优点是十年前并不具备的缺点,现在的缺点只是当下还并没有把它用好。想到这,B非常想对那35个缺点说声对不起,它们只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就是因为自己的评判就变成了缺点。
进而B又发现,他一直是站在未来而不是站在当下来看问题。站在未来,以自己想要变成的样子来看现在,就总会觉得不满意,不够好。
如果真的接纳了自己,为什么总认为明天的那个样子才是最好的呢?
他回去后,认真写了母亲的优点,妻子的优点,家庭关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自己就是一切的因,自己改变了,接纳了,模式就失去了制约自己和别人的法力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