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完标点符号之后,我发现了三条一直没讲清楚的用法,在此补充出来:
1.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疑问句还是陈述句。
我发现当这个句子的谓语动词后接的是冒号,那么后面是宾语从句,即完整的句子,句末用问号。
例1.人们在思考:网络技术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例2.我迷惑了:萤火虫看起来那么小巧、柔弱和笨拙,怎么对付得了蜗牛呢?
当句子的谓语动词后没有冒号,那么后面的内容就做句子的成分,这个句子是陈述句,句末用句号。
例1.我知道今天卫生委员安排谁打扫教室。
例2.读了拜伦的诗,就想到西班牙去,想看看西班牙女郎的头发是黑的,还是金黄的。
2.当句子出现引语时,判断句末符号在引号内还是引号外。
当引语出现冒号时,引用句子的句末符号在引号内。
例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半句引用也用句号)
例2.苏轼曾写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当引语没有冒号时,引用句子的句末符号要么在引号外,要么去掉。引语部分成为整个句子的成分,要从整体的角度去考虑。
例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话是苏轼写的。
例2.鲁迅写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作为我们的座右铭。
例3.在两幅画前我感到一种心灵的震撼,也许是达到了与艺术家的“心有灵犀一点通”。
3.冒号和破折号的误用
冒号有提示下文的作用,这容易和破折号注释内容的作用相混淆,两者具体用法的区别可以从意义和形式两方面来考虑。从意义上来看,破折号表注释内容,不是句子的主干部分,删去后,句子仍然是完整的。而冒号表示总说、分说,分说的部分不能省去,否则句子就不完整。
例① “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例② 今天的晚会有以下节目:舞蹈、独唱、相声、杂技。
例①删去注释部分后,句子就变成“‘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例②删去冒号后面部分后,句子就变成“今天的晚会有以下节目”,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从形式上看,冒号的特点是一直管到句末,如果将例①中的破折号改成冒号,就使得它后面所有的内容都成为对上文的分说,与文意不符,因此用破折号是正确的。
另外,破折号和冒号都有总结上文的作用,两者的区别是,破折号比冒号停顿时间更长,在书面上也更为醒目。因此,被总结的上文内容较少时,宜用冒号;被总结的上文内容较多时,宜用破折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