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比.布莱恩特走了。
那标志性的笑容,那笑容背后的坚韧和进取,那要飞上天的气势和力量,如同那段被他的精神所点燃的岁月,将被永远定格在记忆中。
我想,他永不会死去,因为他不可能被人忘记。《寻梦环游记》中说“死亡不是从这个世界消失,被活着的人遗忘才是”。
我最频繁地听到科比的名字是在2003-2004年间。
那个时候上高一,每天早上7点下早自习。那时学校旁边的餐馆总是放着当时流行的电视剧,比如大S版本的《倩女幽魂》,具体的剧情已经记不清楚了,但大S头上的粉红狐狸装饰,聂远的飘逸卷发,宣萱饰演的司马红叶,七世怨侣,七世情侣等却刻在了脑海中。
那个时候男生扎堆的地方一定在播放着NBA或者足球赛。我们班的男生总是在早自习下课铃声敲响的一瞬间,弹起来冲出教室,飞速跑下楼,奔到学校旁边小餐馆。然后在开课前5分钟,三五成群地回来,边走边说球赛。那个时候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调座位,每次调座位我和几个小伙伴总是在一个区域。我的篮球启蒙是从他们那里来的:科比,詹姆斯,姚明,麦蒂,艾弗森……湖人队,休斯顿火箭队,76人队……这些名字总是一遍遍地在我耳边响起。
那个时候后边坐着的一个我暗恋的男生就是这样的一个篮球迷。每次提到篮球,都能兴高采烈说很久。他不仅喜欢看篮球赛,还喜欢踢足球,我还记得他说他每周日下午,我们每周仅有的休息时间,都要刷运动鞋。别说班上那些大大咧咧的男生了,即便自认为爱干净的我都自认做不到。
那个时候的他带着金丝眼镜,阳光白净中带着点文气,文气中又有积极的力量,说话干脆利落,总是笑笑的。那时我们喝热水还需要提着热水壶去茶水房打,茶水房在学校最南边,而我们在最北边的教学楼,还是在最高层。来去不便,偶尔没水了也会前后桌地借着喝。我记得有次后桌的男生问我借水喝,倒的时候我没把控好力度,溢出来了,在我左后方坐着的他还打趣我是不是喜欢那个男生,给他倒水那么激动,都倒了十分之十一。当时的我又急又恼,百口莫辩,窘迫极了。
那个时候我们的班主任长得像毛泽东,巧的是他教历史。更巧的是我后来的两任历史老师分别像梁启超和列宁,以至于我们都调侃是不是只有长得像伟人才能担任我们高中的历史老师。
那个时候周杰伦的歌正风靡校园,课间操,早自习,上下午放学,广播站总是会准时放歌,“故事的小黄花……”响起时,总是能瞬间将人拉进阳光灿烂黄花遍地的情景中。有时候轮到我做值日,做完后独自一人出去买早餐,回来走在空无一人的楼道上,突然传来“故事的小黄花……”,不知怎地总会油然生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感觉。
那个时候周六晚上不上自习,我们一个宿舍的总是约着出去逛街,最常逛的就是古城街,一家家的服装店逛完后,再拐进一条照明不是很好的街道,那里藏着好吃的蛋糕店,最终姐妹们从黑暗中走出来,每人拎着一袋小蛋糕,边吃边回宿舍。
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有分文理科,但我早已决定学文,于是理科也没有用心学。课余时间都在看《哈利波特》,韩寒的《像少年啦飞驰》,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爱与痛的边缘》《左手倒影右手年华》……
那个时候,青春年少的我们总想着来日方长,没分文理科的我们还意识不到,伴随着分科是小伙伴的长久的离别。文理分科后,虽然在一个校园,但是偌大的地方,能相遇的次数屈指可数。偶尔遇到一个,发现一年不见,对方已经长高了10多厘米。
那个时候的,现在能回忆起来的人很多,可是还有联系的并不多。有一些躺在微信QQ或者通讯录里,可似乎难找到重启沟通的话题了。有的就如花儿一样,散落在天涯。谁也想不到,当初放暑假的一次轻轻道别,就是之后的江湖难再见。可与他们有关的日子却就像捂不热也放不凉的玉坠,无论何时想起,触摸到的都是温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