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卖肉忌赊
有人平生为儿女作牛做马,临终时依然忧心忡忡地把几个儿子叫到床前说:“我死后你们弟兄几个准备如何殡殓?”长子首先站出来回话说:“我深知老父惜费之心,父升天后,不敢厚葬奢办,仅准备绸衣布裘,二寸之棺一寸之榔,墓道仅以土封。”父亲听了老大话,攒眉良久,责备他太浪费。次子见状,赶忙回说:“我打算,衣裳棺榔都不用,只准备一条草席用于裹尸送到村外,对外人只说是火葬了。你看可好?”父听后,对二儿的大操大办犹不满意。最后老三知悉了父亲的心意,跪下回说:“我父爱子之心,无所不至,生前如此,死后也如此,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父死之后,把遗体分作三份,我们哥三都暂当一天屠夫,把父肉卖了,以享父之厚爱。这总行了吧?”父听后,哑然失笑道:“如此做最符合我的心思。就这样办吧!”刚把眼闭上,忽又睁眼告诫说:“卖肉时,要特别注意对门的那个叫王三的老头,他一惯好赖肉钱,千万别赊给他。”然后才心满意足地闭眼离世。
二、出丑
有一人杀牛为业。有一天到杀猪者家中作客,杀猪的人恰好不在家,去杀猪了,他的儿子因避讳“宰猪”二字,就说:“家父出亥去了。”杀牛的人回家后,对自己的儿子说了此事,并极力赞誉杀猪者的儿子会说话。过了几天,杀猪者回访杀牛者,杀牛者也因去杀牛,不在家中,他儿子就效仿杀猪看的儿子说:“家父不在家,出丑去了。”杀猪的人问:“几时能回家?”儿子说:“家父出完丑就回。”
评议:
在中国百姓的群体性格中,勤劳节俭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但节俭过分,就易被人冠以啬吝之名,而啬吝从来就是百姓们用以自嘲或他嘲的话题,类似的笑话在巜笑林广记》中举不胜举。这也反映中国一般人生活之艰涩。
第二则笑话,是嘲讽故作文雅者的。民间天干地支中牛叫“丑牛”猪呢,叫“亥猪”。杀猪者的儿子是真有点雅味,避讳恰当,而杀牛者的儿子就有点故作风雅,东施效颦,结果弄巧成拙,终成笑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