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运动当中,除了避免过量运动对身体健康的伤害之外,还要留意运动中的三个原则,即“三适一养”,让我们的运动能够更加有益身心。
1:适时
关于什么时间运动最好?人们都众说纷纭。
有人说早上运动好,因为早晨运动精力充足,空腹有利于脂肪代谢;有人又说晚上运动好,晚上空气中氧含量充足。其实早上运动还是晚上运动因人而异,只要运动了就会有效果。
一个“夜猫子型睡眠者”也没必要强行改变自身生活习惯进行晨练,他可以把运动时间安排在下午或傍晚。但是对于天气和时令还是需要注意一下,尽量选择阳光明媚、视野开阔的天气运动;秋冬季节天气寒冷,运动时需要增加衣物,做好保暖,避免肢体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如果在昼夜温差较大的时节,还是尽量选择气温高的时间段来运动。
另外,高强度运动可在饭后两小时进行;中等强度运动应该安排在饭后一小时进行;轻度运动则在饭后半小时进行最合理。如果是晚间时段,要注意运动强度,否则强度过高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妨碍睡眠质量。
2:适度
运动强度过大,不仅达不到健身的目的,而且还会造成运动器官的无谓磨损。跑步、游泳等有氧运耐力运动一般达到中等强度可锻炼心肺功能,推荐每周运动时间累积150~180分钟;这样强度的运动也是从维持体重的角度考虑,平均总能量消耗会在每周6300~8400千焦左右。
除了有氧运动以外,也可以进行一定的肌肉力量和耐力锻炼,来维持对肌肉有一定刺激。推荐每周2~3天,每次15~20分钟。
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人群,需要请专业人士进行相应的健康体适能的评估之后,结合自己的生理状况合理安排,避免运动禁忌证和突发状况的发生。
肥胖人士的运动方式应结合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参考普通健康人群的运动强度,循序渐进即可。
3:适体
根据个体差异安排运动计划。你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增加训训练量,听从自己身体本身感觉的召唤,不要刻意去模仿和照搬别人的训练量。
一般每天跑10千米是20~30岁人的运动量,每天跑5千米左右是30~40岁人的运动量,每周跑3千米左右是40~50岁人的运动量。到了50岁之后,大部分人的膝盖都会很脆弱,过度的运动容易会伤及膝盖的,而且这个年纪膝盖一旦受伤了会很难恢复,这时候把跑步换成走路,也会有助于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4:调养
当在运动时遇到肌肉、关节疼痛抑或其他不适时,需要及时调整。如果不适感不能排除,要及时停止训练,休息疗养或咨询训练专家找到问题症结,解决问题后再进行训练。
处于疾病期和病后恢复期的人,也不宜每天跑步。身体在最佳状态下运动的风险最小,运动收益最大,所以对于这类患病人群,遵循医嘱来调养是首要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