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题目想了半天,要说是不言不语的人还是不声不响的人呢?最后,突然想起了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这个名字非常符合我这篇文章的意思,于是就起了这样的名字。
中国人很崇尚中庸之道,也很崇尚沉默是金。它们都是老祖宗传给我们的圭臬,是我们刻在骨子里的东西。我倒也不是想批判这样的准则,毕竟它也有它的道理,言多必失的后果我想大家还是知道的。至于群居守口也是同样的意思,担心说的太多、出风头会讨人厌,讨人嫉妒,或者有失分寸种种的担忧让我们缄默不语。
其实再起文章题目的时候我还并不知道我想写些什么,但是总有种表达欲在我心里翻滚,告诉我要写下来。于是我顺从内心的想法,写下我的思考。
其实可能是看了卢克文工作室的一篇文章,才动心起念的。那篇文章说的是去韩国,发现韩国的基建很老很旧,与我国根本不能同时而语,而产生了一种疑问:为什么这么明显的问题,去韩国旅游的人都没有发现呢?或者他们都发现了,但他们回来为什么缄口不言呢?推荐看看这篇文章《敢于怀疑的勇气》。
1.沉默不语好不好
在鲁迅那个年代,沉默不语的人太多了,他们都麻木而不仁,在语言匮乏的时候,思想也是萎靡不振,空洞无物的。我想那时候的沉默不语肯定不是一种好事。
所以鲁迅要弃医从文,他要以笔杆子为武器,鞭挞开人民群众愚昧的大脑、麻木的心灵。他的文章就像一道闪电,一道惊雷,在人民群众的心里轰然作响。
但有时候沉默不语也是种好事,人人都有表达欲,但要看场合,在不属于你的场合上大谈特谈,口若悬河,就喧宾夺主了,平白的让人生厌和厌烦。
所以,沉默不语要看当时的时代背景,当时的整体环境,身处的小小环境,和每个不同的场合。有时候是好的,有时候却又不是好事。
2.女性的沉默不语
女性的沉默不语,有时候是种失望的表现。女性是高表达欲的人群,她们可以一整天都喋喋不休,中年女性的唠叨我想让大部分男人和孩子都深有体会,战战兢兢。
一旦女性对这段感情产生失望和委屈了,她们就会渐渐沉默不语,是种冷淡而无所谓的姿态。成年人的冷淡都是悄无声息的,离开都是悄无声息的。
3.男性的沉默不语
男性要稳重沉稳,沉默不语的男性在以前特别多,现在也挺多的。一个词叫做父爱如山,大爱无言。就是说男性的沉默不语,只默默付出行动的行为。
男性也有表达欲,他愿意在自己信任的人面前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一个男人很难信任人的,外界对男性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男性看着很坚强,其实也很脆弱和柔软。如果他在你面前连话都不想说,那可能也是你们之间的情感出现问题了。
沉默的人啊,是表达欲的丧失,是情感的失望,还是一种时代的印刻,一种性格呢?无所谓好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沉默的大多数,大多数的沉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