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在“行脚成都” 上看见几篇我原来的邻居写的长顺中街的系列文章,它让我的思绪又回到了60年前的小时候。
我的家在奎星楼和吉祥街之间的长顺中街。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那是一条很长又繁华的街道,有很多餐馆和茶铺。我家的对面有一个铁匠铺,打铁的刘伯伯用灵巧的双手打出火钳、菜刀、剪刀等等各种生活用品。漂亮的陈姆姆绣的花儿、乌儿、龙凤等图案的被面让我从小就认识了什么是蜀绣。
我之所以现在这么喜欢绣十字绣,可能就是看陈姆姆绣花所受的影响吧。
钟伯伯李庄饭店的白肉,现都是成都的名牌菜。最不能忘记的是姚伯伯主厨的“治德号”蒸牛肉和 酥锅盔,那真是中外都有名。
还有一位终年都穿着中式衣服、口含长烟杆、带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书法界有名的文化人吕伯伯。
我家右边的龚伯伯是做牙刷的,左边是一个姓沙开的切面房。其次是高孃的酱油铺,罗伯伯开的皮匠铺。罗伯伯做的皮底布鞋穿在足上走路沙沙的响,好听极了。
小时候我家是开玻璃铺的,我的父亲,一个老实巴交的手艺人,凭一个金钢钻划出各种不同形状的玻璃,还用水银做镜子,用很细很细的沙,加工出漂亮的磨砂玻璃。记得我家有一口父亲做的金魚缸,里面养了很多金魚。墙上有一幅画,这两样东西特别引人注意,经常有放学的小孩和路人注足观看。
我父亲深知没有文化的苦恼,对我哥哥管教特严,只要没写好字,就要打手心,使之我哥哥从小读书就很用功。
小时候的玩伴我小时侯最爱在一起玩的伙伴有刘伯伯家的刘秀云,陈姆姆家的小宝,张妈家的张丽君,还有61年搬来的蒋伯伯家的么女妹儿。我们玩煮饭,每人从家中拿点米,从铁匠铺铲一些然烧的煤炭放在一个小铁炉上煮饭。没有钱买洋娃娃,我们就在对门裁缝铺捡布头自己做洋娃娃。这就是我记忆中的小时侯。
长头发即笔者年轻时照片
综上所述,如果说谁谁是名人的话,这些己去世的老人就是我们长顺中街的骄傲,就是值得我们后人尊敬的名人。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晃几十年就过去了,我们由6至7岁的小女孩,变成60至70岁的老太婆。真怀念小时候的伙伴,期待大家能再次相聚。同时,感谢“行脚成都”专栏给我提供一个学习和锻炼的平台。
此文由蒋玉华以邻居范素芳的口气写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