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张宏杰注《曾国藩传》自序的几个触点

读张宏杰注《曾国藩传》自序的几个触点

作者: 三江有月 | 来源:发表于2022-06-21 17:01 被阅读0次

    这个“自序”部分,虽然比较短,但是也是有好几个触点和相关的知识可以分享的:

    1.从曾国藩出发,可以更深地了解中国传统思想史,了解晚清政治史和社会史。

    2.这一本是基本简明全面版的《曾国藩》传记,读者可以快速全面了解曾国藩一生,尤其是对一生功名事业和心路历程的了解。

    3.本书的主要写作特点:一是侧重呈现曾国藩个人心路历程,二是对曾国藩的一生突出重点。

    4.补充一个阅读技能:

    读书的三重境界:厚书读薄、薄书读厚、把书读没有了。

    第一步把厚书读薄。那就是,洞见一本书的核心理念和基本的思想框架。张宏杰的这本《曾国藩传》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将厚书读薄,抓住曾国藩一生的成长经历。

    第二步把薄书读厚。当你了解掌握了这种核心理念和思想框架的时候,你就会用这种理念和框架去观察、去分析,你看到的、听到的很多现象和事实,这些大量的事实和现象都装到这个思想框架里头。这本薄书就变得很厚很厚。

    注意:我带着大家读的过程,把这本薄书读厚,把许多细节,许多相关的知识都剖析出来。

    第三步把书读没有了。经过一次又一次这样的过程,它的理念、它的思想框架连同你个人的体验、个人的知识,内化为你自己的一种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这本书的很多内容好像都忘了,其实你并没有忘,这种记忆从普通的记忆变成了一种肌肉记忆,变成了一种习惯,而习惯的力量是最大的。

    从知识到能力到习惯,从把书读薄到把书读厚,最后把书读没,这也应该是我们读经典的正确的方式。

    5.补充一个阅读方法:

    我自己读书有七条体会:
    1.遵从曾国藩说的,一本不读完,不读下一本。学如不及,追一只兔子都追不上,同时追几只兔子,怎么追呀!
    2.每本书一定要读完。很多人说爱读书,号称一年读了多少多少本,其实真正认真读完的可能一本都没有,都是翻一翻。“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翻一翻是得不到什么东西的。
    3.读书和上课一样,也会走神。发现自己走神了,犹恐失之,赶紧把书往回翻,翻回刚才开始走神的地方重读。
    4.读完一本书,如果觉得有价值,一定认真读第二遍。按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来看,读一遍只能收获25%,读两遍,第二遍再认真写笔记,才能收获50%。
    5.一些重要的书,每年读一遍。因为你的经验在增长。而你能从一本书中吸取多少,是由你自己的经验和认识水平决定的,每年你的认识水平都在提高,每读一遍吸收的东西就不一样。
    6.读完一本,要找相关的其他书来对照学习,触类旁通,读两本、三本讲同一话题的书,会吸收更多,理解更多,这叫触类旁通。
    7.不要轻易去读一本书,慎重选择阅读对象。因为当你要这样认真去读的时候,你的读书任务就非常地繁重,那就不能轻易把时间浪费在一些可读可不读的书上。所以我也养成一个习惯,尽量少买书,一定是马上要读才买,即使决定买,但不是马上排得上时间,也等要读的时候再买,这样免得家里满面墙都是书,却大部分没读过,有一种自欺欺人的糟糕感觉。
    摘录来自: 华杉. “华杉讲透《论语》。” Apple Books.

    我重点说这其中的第六点:读完一本,要找相关的其他书来对照学习,触类旁通,读两本、三本讲同一话题的书,会吸收更多,理解更多,这叫触类旁通。

    从哪里找去这种线索呢?其实在作者自序的这一段里就有。这些人里面都是研究曾国藩的专业选手。

    “这本书吸纳了大量的前人研究成果。在曾国藩研究领域,有朱东安先生的《曾国藩传》、林乾先生的《曾国藩大传》、董蔡时先生的《曾国藩评传》,以及萧一山、梁绍辉、董丛林、刘忆江、宫玉振等先生的著作,还有唐浩明先生的系列作品。此外,翁飞先生关于曾国藩和李鸿章关系的研究,董丛林先生关于胡林翼的研究,都令我受益匪浅。还有一些参考过的论文无法在这里一列及。”
    摘录来自: 张宏杰. “曾国藩传。” Apple Books.

    重点说一个人:唐浩明

    唐浩明系湖南衡阳人,岳麓书社首席编辑、湖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著有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杨度》《张之洞》等,历史随笔集《冷月孤灯·静远楼读史》、评点曾国藩系列等。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唐浩明在费时11年编纂、校正、出版1500万字、31卷的《曾国藩全集》的同时,构思、写作三卷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一出版即引起极大轰动,开启了席卷整个华人文化圈的“曾国藩热”。《曾国藩》荣登香港《亚洲周刊》20世纪中文小说百强榜。30多年来,这部《曾国藩》影响了包括当代年轻人在内的无数读者,成为一部长盛不衰的经典历史小说。

    至于他的个人详细信息可以去百度百科查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4%90%E6%B5%A9%E6%98%8E

    荐读《冷月孤灯·静远楼读史.epub》里的两篇随笔:“从编辑《曾集》到写曾国藩”、“富厚堂的藏书楼”,就能理解他研究曾国藩的过程与学术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曾氏家族的一切财产都被没收,充作公产。房屋、田地、古董以及室内的所有家具摆设都成了抢手货,唯有书籍和那些文书档案无人要,被堆放在富厚堂内的砖坪里。摆了一段时期后,有人建议,干脆一把火将这些反动的材料烧掉了事。正在这时,省里的有关人士知道了,决定将这批东西运到省会长沙来,交给湖南图书馆的前身中山图书馆保管。那时正是激情燃烧的时代,图书馆没把这批东西当回事“随便找了一个不起眼的小屋子堆放着。然后一把锁,将它们紧锁起来,从此无人过问。后来,大家也慢慢将此事给遗忘了。

    不料,这种待遇恰恰保护了这批材料。到了“文革”时期,在“破四旧”的狂热中,正是因为被遗忘,这批材料才侥幸逃脱那场劫难,被意外地完整保留。

    上个世纪八十年初,中国重返正途不久,中央便成立了古籍规划整理出版领导小组,各省也陆续成立了相应机构。在湖南古籍规划整理出版小组的领导下,学术界和出版界联手,对湖南近代历史文献作了调查清理。于是,尘封湖南图书馆三十年的曾氏旧档得以重见天日。学者们将这些材料与光绪年间的刻本《曾文正公全集》一比较,发觉有很多没有收进来。当时的全集,其实是一部选集。大家都认为,很有必要以这些档案为基础,再将台湾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影印的《湘乡曾氏文献汇编》合起来,出一部新版曾氏全集。上报国务院[…]”
    摘录来自: 唐浩明. “冷月孤灯·静远楼读史。” Apple Books.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富厚堂变为公产。房屋和各种器具都是有用的,藏书楼的物件却没有人要。富厚堂的新主人打算烧掉省事。此事被省里知道了,发下话来:将文档和书籍运到长沙来。不久,这批文书被运到省图书馆。那个年代,从富厚堂里出来的东西理所当然地受到冷遇:书籍被闲置,曾氏的文档则被锁进一间不起眼的小屋子里,从此以后无人过问。“文革”期间“破四旧”,这批文档因被遗忘而侥幸没有被烧。到了八十年代,国家走入正途,抢救近世史料成为学界要务,有年长的学人记起这桩旧案。人们这才发现,这批档案的文字数量竟然是当年刻本《曾文正公全集》的三倍,便决定予以整理出版,于是乎有了一千五百万字的《曾国藩全集》。”
    摘录来自: 唐浩明. “冷月孤灯·静远楼读史。” Apple Books.

    “现存的曾氏日记,起自道光十九年正月初一日,终止于其去世的当天,即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日,时间跨度长达三十四年。或许是早期的曾氏恒心不够,因宦务繁杂而有所间隔,也或许是因迁徙而遗失、因战火而焚毁等缘故,三十四年的日记中有所缺失,流传至今的文字约一百三十万言。宣统元年,中国图书公司将其手稿印行。此手稿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被其第四代嫡孙宝荪、约农姐弟带到台湾,后来捐赠给台湾政府,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六十年代中期,台湾学生书局以《曾文正公手写日记》为书名影印出版。”
    摘录来自: 曾国藩.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作品系列合集。” Apple Books.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张宏杰注《曾国藩传》自序的几个触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xse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