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鸟与理想主义

作者: 疏食遨游客 | 来源:发表于2016-12-13 14:13 被阅读56次

    一直不能忘记第一次读到冯骥才先生的《珍珠鸟》时的感动。

    什么时候读的已记不清了,但那种感动却异常清晰。感动于作家细腻的情感表达,感动于作家和鸟的和谐,感动于文章中那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同样不能忘记的还有读到筱敏女士的《鸟儿中的理想主义》时的震撼。

    这种震撼完全颠覆了我读《珍珠鸟》时的感动,彻彻底底的颠覆了。

    人分三六九等且性格各异,想来鸟儿亦然。冯先生笔下的珍珠鸟决不会是个理想主义者。

    于是再读《珍珠鸟》。

    描写还是那样细腻,语文依旧那样生动,只是“感动”没有了,也再感觉不到和谐。以前那些带给我感动的句子,现在给我的感觉竟是人类的自大和残忍。

    作者一开始就说鸟笼里有一卷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家”。这“舒适又温暖”是鸟儿的感觉吗?非也。这乃是人类按照自己的主观强加给鸟儿的。如果是筱敏女士来感觉,那她一定会说这是鸟的囚牢。正如人失去自由,纵然给你锦衣玉食,你只会感觉生不如死。写到这,我想起了美国电视剧《越狱》中那个副总统的弟弟,失去自由但不愁吃穿,但却忧愁不堪。

    如果说冯先生笔下的这对珍珠鸟是不幸的,那么它们到了冯先生的家里却是不幸中的幸运。因为冯先生给了它一个不受打扰的安定生活,当然,这“安定”也是我们的主观推测。冯先生将它隐藏于“茂盛的法国吊兰”中,“很少打开叶蔓瞧它们”。这样,等于是给了这对珍珠鸟一片宁静的森林。当然,在这过程中,鸟儿是没有选择权的,它只能接受人类给它的命运。

    正是在这样的安宁生活中,迎来了鸟儿的第二代。这出生于笼中的小鸟,会知道天空吗?会知道森林吗?即使它们知道了天空,知道了森林,会产生向往吗?对天空,对森林。它的爸爸或妈妈会不会给它们讲述关于天空关于森林的一切?或者它的爹妈也出生于这样的笼中,它们或许也不知道天空和森林,它们就这样在笼中平安地度过了一生。

    这“二代鸟”的世界便是冯先生的书房。通过冯先生的描写,我们知道它在这里生活的自由自在,无忧无虑(这同样是我的主观,鸟儿会这样认为吗?)。由衷地感叹于冯先生对鸟的“信赖”以及由这“信赖”所创造出来的境界。冯先生对那“二代鸟”在他肩上熟睡的描写是那么的传神,忍不住地,我把这些细腻的文字抄录如下:

    “……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了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

    如果这只小鸟真的在做梦,我敢肯定,它的梦中不会有天空,也不会有森林。

    没有关于天空关于森林的梦的鸟儿,会是一个什么样的鸟儿?

    不禁想起歌手彭羚的歌曲《囚鸟》中的一句歌词:

    我是被你囚禁的鸟,已经忘了天有多高……

    珍珠鸟与理想主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木棉之秋:独特。
        不过,我想,对于没有森林记忆的鸟儿,它便不会有关于森林、自由的梦,也就不会有痛苦吧?
        不过,这又是“子非鱼……”了。

      本文标题:珍珠鸟与理想主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xuu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