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用

作者: 思接千载 | 来源:发表于2017-03-17 21:38 被阅读17次

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年)七月,皇太子李亨即皇帝位于灵武,改元为至德。九月,左相韦见素,文部尚书房琯,门下侍郎崔涣等奉玄宗逊位诏书、皇帝册书及传国玺等自蜀郡至灵武完成禅让大典。十月,房琯自请为兵马大元帅,收复两京。肃宗同意并令兵部尚书王思礼为副元帅,分兵为南、北、中三军。杨希文、刘贵哲、李光进各将一军,共五万人。南军自宜寿进攻,中军自武功进攻,北军自奉天进攻。房琯自督中军为前锋。十月辛丑,中军、北军与安禄山部将安守忠的部队在陈陶斜遭遇。房琯“高谈有余而不切事”,他效法古代战术,采用车战,被敌军放火焚烧,又受骑兵冲突,人马大乱,不战而溃。杨希文,刘贵哲投降敌军。房琯狼狈逃回。本想暂时坚守壁垒,却被监军使宦官邢延恩敦促反攻。于是房琯又督率南军,与安守忠军战于青坂,再吃了一次大败仗。两次战役,死伤了四万余人,残余者不过几千人。这时杜甫沦陷在长安城中,听到这一消息,便写了《悲陈陶》《悲青坂》两首诗。随后《北征》《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春望》《月夜》《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哀江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系列反映现实的诗,誉为史诗。

宋高宗于绍兴三十二年五月下诏宣布禅位,皇太子赵玮改名赵昚,六月赵昚正式登基,是为孝宗。隆兴元年四月,孝宗为防止反对派干预,径自绕过三省与枢密院,直接向张浚和诸将下达了北伐的诏令。张浚在接到北伐诏令之后,调兵八万,号称二十万,一路由李显忠率领取灵璧,一路由邵宏渊指挥攻取虹县。五月,李显忠顺利攻克灵璧,而邵宏渊却久攻虹县不下,李显忠遂派灵璧降卒前去劝降,虹县守将才放弃抵抗。而邵宏渊则以虹县战功不出于己为耻,对李显忠心怀怨望。李显忠建议乘胜进攻宿州,邵宏渊却按兵不动。李显忠只能率部独自攻克宿州,城破,邵宏渊部才投入战斗。攻克宿州令孝宗大受鼓舞,但前线两将矛盾却趋于激化。孝宗升李显忠为淮南、京东、河北招抚使,邵宏渊为副使,但他耻居李下,向张俊表示拒绝接受李显忠的节制。而张浚则迁就了邵宏渊的要求。之后李显忠与邵宏渊在宿州府库赏赐的问题上产生纠纷,当时南宋军队都是吃饱拿足的骄兵悍将,一经挑唆,人心立刻浮动。与此同时,金将纥石烈志宁率先头部队万余人来攻宿州,被李显忠击败。但金军十万主力随即赶到,李显忠奋力苦战,邵宏渊却不仅按兵不动,以至军心立时涣散,无复斗志。

入夜,邵宏渊部中军统制周宏自为鼓噪,扬言金军来攻,宋军遂不战自溃。金军乘虚攻城,李显忠杀敌两千余,终于难阻溃败,叹道:“老天未欲平中原耶?何苦阻挠如此!”于是率部撤退。但行未多远,宋军就全线崩溃,军资器械丧失殆尽。所幸金军不知底细,没有贸然追击,宋军才在淮河一线站住了脚跟。宿州旧郡名符离,故史称这场溃败为“符离之溃”。

“符离之溃”对孝宗的雄心给予了重大了打击,他开始在战和之间摇摆不定。“符离之溃”后即降张浚为江淮宣抚使,都督两淮防线,抵挡金军南下。六月,孝宗让主和派代表汤思退复出,七月使其担任右相。同时,主战派大臣张焘、辛次膺和王十朋等相继出朝。八月恢复张俊都督江淮军马的职务,并采纳汤思退的建议,派淮西安抚使干办公事卢仲贤前往金军大营议和。

十一月,卢仲贤带来了议和条件:宋帝与金帝改为叔侄关系,宋朝归还备战的海、泗、唐、邓四州,归还降宋的金人,补纳绍兴末年以来的岁币(因海陵南侵,南宋停止了对金的岁币)。

南宋方面对战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终孝宗决定继续议和。十二月,陈伯康因病辞相,汤思退升为左相,张俊为右相。

隆兴二年正月,金朝方面再次来函,但要价太高,口气太大。孝宗在主战派的鼓动下,将卢仲贤以擅许四州的罪名除名,编管郴州,改派胡昉出使金营,表示宋朝拒绝归还四州。和议陷入僵局。

孝宗令张浚巡视两淮,全力备战,准备与金军决一雌雄。汤思退及其同党却攻击张浚“名曰守备,守未必备,名曰治兵,兵未必精”。孝宗最终于四月召张浚入朝罢相。四个月后,张浚死在离京途中。至此孝宗完全倒向了主和派一方。

张浚是杨万里非常敬重的一个前辈老师。

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六月,高宗赵构逊位,南宋政局发生重大变化。孝宗即位,锐意恢复,起用张浚为枢密使,不久又任其为相。隆兴元年(1163)秋,杨万里离零陵任,赴调至临安。因张浚推荐,除临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就因父病,而于二年正月西归吉水。八月四日,父病故,在家守服,“予退居南溪之北涯三年,户不闭而无客,未尝扫迹,而出无所往。”《送王才臣赴秋试序》)。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春,杨万里至临安,先后渴见副枢密使陈俊卿和枢毯使虞允文,上政论《千虑策》。《千虑策》分“君道”、“国势”、“治原”、“人才”、“论相”、“论将”、“论兵”、“驭吏”、“选法”、“刑法”、“冗官”、“民政”共30篇,深刻总结了靖康之难以来的历史教训,直率批评了朝廷的腐败无能,提出了一整套振兴国家的方针策略,充分显示了杨万里的政治才能。

在这种形势之下,杨万里也是可以写诗反映现实的,但是他没有,反而是写了一部政治策略《千虑策》,实实在在的国家治理方案。

杜甫其实也很有军事才能,他的诗里面都可以看出来。古人其实都想有实际的作为,他们区别不在于人品,可能由于时代的原因,唐代没有太多进言的机会,杜甫有思想但是没法去影响政治时事,杨万里的《千虑策》同样没有被采纳。作为诗人,杜甫比杨万里伟大得多,他们的区别在于才华,一个是完完全全致力写诗的人,杨万里的诗也在力图创新,只是胸怀气度比不上杜甫,他是以文载道。《千虑策》比诗有用,诗比《千虑策》更能体现艺术。而宋代很多诗人,他们都是真正的实干家,是对社会有用的人。在当下,我们可以选择写史诗,也可以选择写《千虑策》,除了这两样,我们或许都更愿意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让一些人过得更好。

相关文章

  • 诗与用

    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年)七月,皇太子李亨即皇帝位于灵武,改元为至德。九月,左相韦见素,文部尚书房琯,门下侍郎崔...

  • 《随园诗话》学习笔记二百四十二

    卷四 人所难言,我易言之 十七、写诗与用韵 【原文】古人诗有全篇用平声者,天随子《夏日》诗,四十字皆平声。有全篇用...

  • 叙事诗—写作知识笔记(27)

    所谓叙事诗是相对抒情诗而言的,叙述一件事情不是用普通的散文形式,而是用诗写出来。 叙事诗与抒情诗的不同:抒情诗写的...

  • 硬读《随园诗话》(130)

    卷四(六)古人诗有全篇用平声者,天随子《夏日》诗,四十字皆平声。有全篇用仄声者,梅圣俞《酌酒与妇饮》一篇皆仄声。有...

  • 好好生活,慢慢相遇

    左手柴米油盐,右手诗和远方,用文字治愈生活,用摄影留住美好的画面,与书香结缘,与花香为友,愿你拥有星辰大海,也珍...

  • 请让我用诗的方式

    我不懂浪漫 不会写诗 但我知道你喜欢诗 请让我用诗的方式与你交流 我不懂疼你 让你哭泣 但我知道你很疼我 请让我用...

  • 杂说古诗之学与用

    杂说古诗之学与用 巴山雪儿 古诗,顾名思义就是今天以前的诗,是古诗人吟的诗。不管从哪方面...

  • 我的诗与远方

    人们常说“诗与远方”。 仍然清晰地记得它的“创始人”对其所做的阐述。 忽一日,谁谁谁就成了我的“诗与远方”,是我用...

  • 诗与远方累死在这份工作里

    谁说过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我的诗与远方累死在这份工作里只剩眼前的苟且。 从早八点到下午15:20除了用...

  • 关于仄韵诗的基本知识

    仄韵诗指韵脚用仄声字的旧体诗。古体诗不限平仄韵,故仄韵诗较多;近体诗用仄韵者很少。仄韵诗通常是指韵脚用仄声字的旧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与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xuy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