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今中外文史赏析
117.学习苏轼的《浣溪沙·咏橘》

117.学习苏轼的《浣溪沙·咏橘》

作者: 山水凡夫 | 来源:发表于2023-10-26 19:24 被阅读0次

【词作原文】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

咏物诗词,义兼比兴,讲求气象,自然容易受到好评。唐宋诗人遵循《诗经》以来的“美”、“刺”原则,每借物寓意,有所寄讽,并以此为咏物“正宗”,而直写物象的纯粹的咏物之作,似乎已落入第二义了。

其实,“纯用赋体,描写确肖”的咏物诗词,只要在选材炼意、琢句谋篇方面技巧娴熟,精美工致,也不失为佳构。

苏轼是咏物的高手,他的诗词中既有托讽深远的名篇,也有刻画精工的妙制,像这首咏橘词,可谓“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文心雕龙·物色》),巧言切状,体物细微,虽无深刻的思想内容,亦足以令人低徊寻味不已。

上片三句,纯是赋体,不杂一点抒情成分,然词人对橘的喜爱之情自见于字里行间。过片二句,写尝橘的情状。擘开橘皮,芳香的油腺如雾般喷溅;初尝新橘,汁水在齿舌间如泉般流淌。

“香雾”、“清泉”之喻,大概是东坡颇为得意的,他的《食柑》诗也有“清泉簌簌先流齿,香雾霏霏欲人”之句,

此词中“惊”、“怯”二字,活画出女子尝橘时的娇态。惊,是惊于橘皮迸裂时香雾溅人,怯,是怯于橘汁的凉冷和酸味。末句点出“吴姬”,实际也点明新橘的产地。

吴中产橘,尤以太湖中东西两洞庭山所产者为最著,洞庭橘在唐宋时为贡物。词中谓“三日手犹香”,着意夸张,以此作结,余音不绝,亦自有“三日绕梁”之妙。

相关文章

  • 浣溪沙(咏橘)苏轼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 ...

  • 浣溪沙.咏橘(宋、苏轼)

    《中国诗歌集》CJA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

  • 《浣溪沙.咏橘》

    宋代:苏轼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

  • 浣溪沙:咏橘

    浣溪沙·咏橘 [ 宋 ] 苏轼 原文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

  • 转载

    浣溪沙·咏橘 宋代:苏轼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

  • 【古诗新解】 接纳一口错误(013)

    【古诗】 浣溪沙·咏橘苏轼/北宋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

  • 相见欢

    浣溪沙·咏橘》 苏轼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

  • 星耀小学三年二班彭诗涵的亲子共成长日记

    今日学习苏轼的《浣溪沙》,理解意思并背诵。

  • 致端午节的一首诗

    浣溪沙•端午 宋•苏轼 ...

  • 独有凌霜橘 荣丽在中州——咏橘古诗词赏析(二)

    独有凌霜橘 荣丽在中州 ——咏橘古诗词赏析(二) 王传学 受屈原《橘颂》诗的影响,两汉以后,咏橘诗逐渐兴起,到南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17.学习苏轼的《浣溪沙·咏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xwe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