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万物生灵读书
【读书会】乡村是一个民族的子宫—《中国在梁庄》

【读书会】乡村是一个民族的子宫—《中国在梁庄》

作者: 哈746 | 来源:发表于2017-05-27 08:35 被阅读0次
《中国在梁庄》 -“读立人”「中国在梁庄」五月读书分享会- 【时间】5月26日(本周五)

中国在梁庄。

中国的底色,一定在与土地联系最深地方——乡村里。

那里有少安,有闰土,有翠翠……

那个地方是白麓原,是红高粱地,是边城……

文学家把她复活在《一个人的村庄》里,社会学家把她解构在《乡土中国》里,政治家鼓动她流血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阶层斗争里。

乡村,活在每个人最深的眷恋。

今天的村庄,有着如《梁庄》描述的留守儿童的教育,男童、女童的被性侵,空巢老人的精神孤岛,外出务工者性需求等问题。

而给人更多担忧的是,在这块土地里——民族子宫里,人过早的与土地断脐所带来的自我与自然、与他人、与内心的隔膜。

《中国在梁庄》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

少了与自然接触的机会,从笔下,照片,听到的自然生灵,毕竟不能比可感之物给人更深的抵悟。

与自然的一种隔膜,是否会让人少了一种通透的灵性,生命的厚实,真正的体悟到一些形而上的敬畏?

村庄里的成长,吃着百家饭和熟人寒暄,在一种不是籍由权利、义务维持的乡谊里。人之间的关系有着超乎于权利义务的内涵与情愫。

我们过分强调权利时,在合理的诉求内又会激发人无限的欲望。是否会造成人同刺猬一般的距离、隔膜?

更深的问题是在制度观念上,我们是否应该侧重假设人性的本恶,而非期望出现一个英明的救世主?

在法治政府上,是否要拿出更多的诚意?以德治国,我们的“德”是什么?以德所育的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生命个体?

村庄,那个能带来心灵慰藉的地方,那个与自然肌肤相亲的地方,可能渐渐模糊在自己记忆里。


模糊记得作家史铁生说过一句话,皈依之路不在终点,而在途中。

一个人要穿过种种隔膜,皈依到自己的底色,而梁庄,梁市、梁族,是否也是如此?

相关文章

  • 【读书会】乡村是一个民族的子宫—《中国在梁庄》

    中国在梁庄。 中国的底色,一定在与土地联系最深地方——乡村里。 那里有少安,有闰土,有翠翠…… 那个地方是白麓原,...

  • “新移民”的故事——《出梁庄记》

    读完《中国在梁庄》之后不久,就借来了它的后续——《出梁庄记》。前者讲述饱受冲击的乡村现状,作者梁鸿回到梁庄,落笔写...

  • 「旸瑫」在无奈中围困

    梁鸿用“被围困”来形容梁庄的乡村政治现状,是比较准确的。而“在无奈中围困”,则是我个人对梁庄的乡村政治的体会。 这...

  • 看梁鸿《中国在梁庄》

    看完《出梁庄记》再看《中国在梁庄》,觉得《中国在梁庄》比《出梁庄记》好读。 的确是错了阅读顺序。 读《出梁庄记》时...

  • 看梁鸿《中国在梁庄》

    看完《出梁庄记》再看《中国在梁庄》,觉得《中国在梁庄》比《出梁庄记》好读。 的确是错了阅读顺序。 读《出梁庄记》时...

  • 回不去的村庄

    一一读《中国在梁庄》 读完梁鸿的《中国在梁庄》,五味杂陈。梁庄是中原大地河南省的一个普通村庄,人均土地少,没有支柱...

  • 当代中国乡村的思考—梁庄系列作品阅读

    《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当代中国的细节与观察》是梁鸿博士以她自己的故乡梁庄为观察点,思考当代中国农村问题的作品...

  • 离开的人

    这几天看完了梁庄3部曲,出梁庄记、梁庄十年、中国在梁庄。 我也从农村出来,但这个梁庄与我的家乡是完全不同的。 出梁...

  • 《中国在梁庄》

    书中所写既是一个个乡村中个人或家庭的故事,又是乡村中所面临的一个个问题,乡村打工青年问题,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

  • 《中国在梁庄》

    《中国在梁庄》 12.24 毅志 道路是越走越窄,在家,挨饿受穷;出门,被人瞧不起,我们这样的乡村青年走进一个死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会】乡村是一个民族的子宫—《中国在梁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ybf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