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家张仲景提出并延用至今的调理疾病的原则是“清调补”。
清,指清理血液垃圾。方法有:吐法(如中毒),汗法(如感冒),便法(如发烧),表法(如出疹子)。
调,指调节和平衡五脏六腑功能。即虚则实之,实则泄之,热则寒之,寒则热之,等等。
补,指医家用温热,滋补之药,如人参,枸杞,鹿茸等,人们日常用温热,滋补之食物,如小米,羊肉,红枣等,养生家则用功能性食品补充人体营养和能量。
人有病,若体壮则先清,再调,最后补。若体弱则先补,再清,再调。但最终是要病人吃上饭,增加营养,提高免疫力,并最终靠自身力量实现健康目标。
因此,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在病人治疗过程中和出院时告诉病人及家属,要好好养养。至于怎么养,用什么养却语焉不详。
其实公共营养学知识告诉我们,用于调理疾病的营养,必须符合这样的标准:营养全面均衡,密度高吸收好,有针对性,无毒副作用。
以上食物只是针对脾胃好,肠道好的人,如果你是一位脾胃不好,肠道不好的人,运化和吸收功能受限,就必须先用高密度的功能性食品来调理,等身体各项功能恢复后再把大饭吃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