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刚刚结束,网上热议的话题,除了作文难不难,数学能不能看懂……还有等候在考场外的家长们的表现。其中,下图这位母亲接受采访时的回答被疯狂点赞转发——如果一举夺魁嘛,那就上交给国家。如果资质平庸嘛,那就承欢膝下——多么有格局的两句话,道尽了一位母亲对孩子的殷殷期待和深深的爱。
![](https://img.haomeiwen.com/i11496049/ac15f157824e44e5.png)
在被这位母亲的话深深击中内心的同时,不由感慨:能这样看待孩子的高考结果,得要经历多少“磨砺”才能实现这般气度与格局呢!在育儿这件事上,母亲似乎要比其他任何一位家庭成员都背负得更多一些,尤其在当今这个升学竞争愈发激烈的时代,主动卷的母亲们很累,被卷的母亲们则很焦虑。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那些难以达到的高标准——在家里做一个好妈妈,在学校不知疲倦地为孩子维护权益,在工作中精益求精使劲赚钱,保持健康年轻而又性感,还要心存感激——这一标准让“要好”的母亲们不堪重负!
被“卷”的老母亲们,学学上面这位母亲吧,格局打开,也许就不用这么焦虑了。当然,要做到这样并不容易,所以,先从更好地认识养育这件事开始吧。为大家推荐这本《面向未来的养育》。
![](https://img.haomeiwen.com/i11496049/e2308a34618fa995.png)
本书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挑战成功”项目联合创始人玛德琳.莱文博士基于40多年的研究和心理咨询案例经验总结而成的精华,为父母们提供了如何让孩子拥有创造能力、协作能力、毅力和积极心态的养育建议,带领我们直面不确定的未来,摆脱焦虑。
要摆脱焦虑,我们首先要理解为什么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母亲们都这般容易焦虑。
第一个因素是外界对母亲这个角色的期待。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女子是家庭中的“贤内助”,相夫教子一直被认为是女性的美德,但与此同时,所谓“子不教父之过”,出了问题,自然是父亲这位“当家人”的责任!在人们以往的印象中,社会各个阶层的母亲都没有像今天这样陷入养育孩子的各种事务之中,也不会像今天这样被自我怀疑所困扰。可当今社会完全变了,大到整体学业规划,小到陪作业选辅导班,冲在养育“第一线”的大部分都是母亲。父亲们很少对孩子所谓的不良行为过度反应或过度自责,而母亲们却经常为此折磨自己——母亲们明显背负了太多。
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职场,我们期待会有一种新的养育模式:妈妈不会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呵护得面面俱到,家庭内部更倾向于父母之间合理分工,但实际上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相反,对女性既要履行好母职又要养家糊口的文化期待越来越高。
第二个因素是母亲对自己的“苛责”
一项研究发现,在6~13岁孩子的母亲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母亲在履行“育儿管理”的责任时会比受教育少的母亲多花130%的时间。另一项研究发现,相比于中产阶级和中上阶层的父母,“教育水平和职业地位较低”的父母往往在与孩子的互动上有着不同的风格——例如,设置更多的“没有商量余地的规定”,并且在孩子的情感和智力发展方面投入较少。这不仅是因为工薪阶层的父母有着不同的生活需求,而这限制了他们的时间和资源;也是因为她们对做一个好母亲的理解不同,这种理解反而是一种保护,使她们免受完美主义苛求之苦。
是的,并不是所有的妈妈都会陷入这样的困境,比如开篇站在考场门口等待孩子出考场的那位母亲就做到了该有的豁达。但是大部分母亲无法很轻松地做到,越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母亲越难以从“必须要养育出一个好孩子”这份“枷锁”中解脱出来,因为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的付出程度彰显了她所属的阶层。这其实是母亲们对自己的“苛责”了。
知道了焦虑的根源,我们如何摆脱焦虑呢?
下列四个条件对女性积极适应母亲角色有很好的作用,分别是:无条件的爱,处于困境时获得安慰,真诚的关系,有无话不说的好友。
不管外界如何看待母亲这个角色,也不管社会将来会如何发展,要摆脱焦虑,得要自己主动做些什么。
1、改变意识
认识到想成为一名好母亲是好事,但决不能只想通过一己之力养育出最好的孩子。我们在谨小慎微地竭力照顾好孩子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建立和维系与家人的亲密、真诚的关系,让养育孩子这件“大事”成为家庭共同的事,齐心协力应对20年乃至更长的养育之路上可能遇到的各项挑战。
所以,即便爸爸可能没那么细心,有时甚至会跟孩子一起想耍点小聪明少做点作业……带着包容心,允许他们偶尔犯错或者“不听话”吧。改变意识,非原则性大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会让自己和家人都更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2、保有自己的空间
上面提到母亲们焦虑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对自己的过度苛责,而这一苛责本质上源于女性将自己的全部投入到了养育这件事上。那个曾经闺蜜成群的女孩,一旦结婚生子,她的世界里只剩下孩子、家庭和做不完的工作,再没有自己的空间了。母亲会有这样一种想法:我们在努力育儿的过程中,不得不牺牲掉的自己生活中的东西(晋升、友谊、独处时间、去健身房),都将会以某种方式被孩子的成功补偿。我们不仅把孩子当作情感寄托,还将他们视为我们自身成功的标志。而如果养育孩子这件事出了问题,就等于支撑世界的三根柱子崩塌了一根,岂能不焦虑呀!
所以,母亲们,即使在艰难的养育初期,即便在最艰难的入学初期,也要为自己保留社交的空间,多与外界沟通,尽量维系好人际关系。
你有多久没跟闺蜜一起逛街啦?你上一次跟朋友畅聊是什么时候呢?从孩子那里抽身出来,参与到一些不属于家庭生活的事情中去,与朋友建立更多的联系,为自己创造时间和精力去追求个人的理想吧。
3、合理安排时间投入
母亲们往往恨不得将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都奉献给自己的孩子。但有意思的是,有研究表明:付出同样多时间的前提下,那些觉得自己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恰到好处”的父母,他们认为自己做得出色的可能性是那些自认陪孩子太少的父母的三倍。
那么问题来了,多少时间才算“恰到好处”呢?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完全是父母自己的一种感觉,而这种感觉源自与父母与孩子相处的质量,父母与孩子相处时间的质量比数量更为重要。如何做到高质量陪伴呢?关键是共同参与和亲密程度。做到放下只属于自己一个人的事情,比如工作,煲剧……全身心投入到共同参与活动中,比如吃饭、散步、做家务、一起去某个地方闲逛等等。这种共同参与不需要昂贵的财力支出,只要双方都能享受在一起的时光就能实现,是不是很简单呢?
最后的最后,要想真正摆脱焦虑,所有的方法都只是辅助,最关键的是从内心深处不断重塑自己的心灵,格局打开,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成为孩子的榜样。带着孩子一起成长,共同面对不确定的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