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738829/f3a1295f8a5ae44d.jpg)
文/雒宏军
上周聊天的时候,你提到了自己的专业。
“语言学习真的是很奇妙的过程。”“学习语言,学久了就会成为习惯。”“感受到语言变成了自己的一部分。”“自己的性格、待人接物的态度也会受到影响。”“经过了枯燥乏味的前期基础训练之后,当我真正可以使用语言为我做些什么,比如阅读,获得新知识,交到新朋友,这才是学语言的成就感。”看这几句话,就能想象出你是一副很陶醉的样子。
从中医专业,到心理学专业,再到最后被选中的日语专业,我和妈妈一直担心你能不能走过这个坎。在高二的时候,你莫名其妙的喜欢起心理学,还买了有关的书籍来读,似乎人生的方向就此决定下来了。到了高三,又对中医异常迷恋,《本草纲目》成了手边书,对国内寥寥可数的几个中医大学了如指掌。遗憾的是,生活的道路不会按照你设想的方向走下去,上大学的时候,种种机缘,你还是错过了所钟情的这两个专业,不得不走上一条“老中医的漫漫日语路。”所谓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如果只是糊里糊涂地走下去,对前方不去过分关注,那倒无所谓,可是曾经寄予了厚望的前途一点点暗淡下去,心里的失落可想而知。如今,你终于接受了这一切,开始享受学习语言带来的乐趣,更重要的是自己感觉到和语言融为了一体,这真是一件奇妙的事情,也是让我们特别开心的事情。
于是,我们重新开始设计未来。你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的计划是在大四把语言证书搞完,毕业后去日本,准备考试和面试。”“就是国际关系和新闻学不知道怎么选?”“最好能考上早稻田大学和庆应大学之类的。”“大目标是在资本主义国家完成资本积累,然后回国开书店。”
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开书店”?这是你上高一时的想法。你和要好的朋友,一个说自己将来写书,一个说自己将来卖书。到现在还念念不忘。我说,如果开书店的话,现在就可以回来了,这个事情门槛不高,在小县城也可以维持生计,但是要想经营好并不容易,因为现在看书的人太少,还有很多人习惯在网上购书。喜欢书也有各种各样的方式,不一定整天和书待在一起就算喜欢,也许到了年老的时候,开一个书吧,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喝喝茶,谈谈道,读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倒是不错。
学习外国语言,终究还是要出去一趟,亲历实地,否则总会感觉学习的内容都是二手货,缺少真实感。就像学习历史,不能老是去读别人的结论,自己要掌握第一手资料。学习语言,只有置身于其中,真切感受那些文化习俗,风土人情,乡间俚语,才会发现语言背后的故事,才能正确把握字词的意义。说到底,语言还只是工具,所以学习语言的最后目的就是利用这个工具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就像你说的那些新闻学,国际关系,或者企业管理等等。掌握一门语言,就等于打开了一扇大门,你可以进入另一个世界,另一种文化,自然会有别样的体验。
我们还做了一些补充性的计划。除了留学,考取国内大学的研究生,这可以作为第二目标,广东、上海、北京、浙江、江苏的高校可以作为首选,毕竟这些地方经济发达,就业的话还是选择性更大。第三目标就是本科毕业之后直接就业了,这是多数同学的选择,建议你回西安或者宝鸡,考个公务员或者事业编制,或者做个自由职业者,在小地方生活,压力小,一家人走得近一些,相互间也能有个依靠。
目标是想要达到的境界和目的。确定目标,当然要尽可能的切近实际,否则就成了异想天开,成了神话故事。既然目标必须从实际出发,那么不断的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目标,也是必须的,一条道走到黑,这种盲目的坚守并不可取。既然目标已经确定,下一步便是行动了。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目标再好,想象再多,还只是头脑中的东西,一步步努力,克服种种障碍,朝着目标前行,这样才能把目标变成现实。这些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不是其他人不懂得这个道理,只是多数人缺乏耐心、毅力和恒久的坚持,在前行中渐渐偏离了自己的初心,最终变成了一件有始无终的事情。
我觉得近期要做的事情,一个是要了解和咨询有关的留学政策和条件,最好是能够直接和大学里的招生老师直接对话,做好对将来专业选择的准备。第二件事情恐怕就是语言关了,越是知名的大学,越是设置了较高的门槛,对剩下的几个学期做好规划,一定要按时拿到需要的语言等级证书,否则将来对学校的选择就不会太多。三是要有两手准备,提前做好国内考研的准备工作,了解想去的学校和相关专业,避免因为种种变故造成措手不及。这些都算是一个个小目标了,只有实现了这一个个小目标,有一天你才会发现大目标近在眼前,触手可及。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们祝福你,每个日子都要过得快乐、开心。然而,更重要的是每个日子都是在为未来做准备,我们还希望你能够让每一个日子变得充实起来,赋予它存在的意义,时光终会沉淀,却会惊艳人生。
备注:图片为某同学发给我们的手机截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