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校管理与制度创新的理论与实践(2017年5月11日)
保山市教育教学研究所 朱茁萱
序言:
一、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背景
现代学校制度一词在我国首先出现于1995年《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现代学校制度论纲——关于基础教育现代学校制度的讨论》(文明著),到2003年,出版了《现代学校制度探索》一书(徐正福等著)
2003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设立了“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我国现代学校的建设,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应该以硬件建设为重点;经费、设备、设施,“两基”,“改薄”
第二阶段是硬件建设到达一定水平、学校发展进入一个高台,此时以软件建设为主,通过“软实力”的提升来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能力。
二者结合,才是“现代学校”,在软件建设中,制度建设是重要的抓手。
二、现代学校制度的内涵与性质
定义:“现代学校制度,特指能够是影响知识社会转轨及知识社会形成后的社会发展需要,以新型的政、校关系为基础,以现代教育观为指导,学校依法民主、自主管理,能够促进学生、教职工、学校、学校所在社区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完整的制度体系。”
基本性质:
作为学校制度的共性:文化性、教育性、传承性
现代学校制度独有的性质:开放性、民主性、平衡性、公平性、服务性……
讲座的具体内容:
第一部分:学校的“现代”体现在什么地方?
第二部分:现代学校的“制度”如何体现“现代”?
第三部分:构建民主的学校教育体系,建设民主的学校管理制度(略)
第四部分:校长和教师(略)
第五部分:现代学校要提炼、形成办学理念
第六部分:学校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第一部分:现代教育和现代学校、现代学校制度
从社会来看,“传统”与“现代”有何不同?
现代教育和古代教育、传统教育
现代教育学:
第一种,特定的概念。专指杜威的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提倡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使学校教育同儿童生活密切联系。
第二种,指与现代社会(以机器生产为基础)相对应的教育。
第三种,与传统教育相对应的概念。现代教育主要是指适应现代社会、现代生产体系、现代经济体系、现代文化体系、现代科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教育观念、形态和特征,表现为现代需要提倡和应用的教育思想、制度、管理体系、内容、方式、方法等。
中国的现代教育起始于十九世纪下半叶。近代以来,广东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镜,成为西学东渐的首播之地,是中西文化交汇的津梁。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一批具有早期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便在粤著书立说,主张效法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制度,提倡通过改良和变法,实现国家富强,并促成了学习西方知识的风气。西学教育在广东逐渐形成规模,对促进晚清教育改革和开启民智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推动了维新思想在广东的产生和发展。而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教育先驱正是这段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能感受到当年何子渊等人的现代“教育革新”给近代中国历史进程带来的震撼。
现代教育的共性: “从资本主义大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到共产主义完全实现这一历史时期的、致力于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
现代教育之所以称为现代教育,首要之点就在于它能提出培养现代人即全面发展的个人这一目的并将它付诸实施。以往一切教肓都不能做到这一点。换言之,如果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就不能认为是现代教育。
(全面发展要建立在承认人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均衡性的基础之上)
现代教育特别是二战以后的教育制度,呈现出一些共同发展趋势。
1.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幼儿教育是进入学校教育前的教育,称作学前教育。它是为学校教育的生活和学习打基础的。学前教育对儿童未来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为了使学前教育顺利地过渡到小学教育,越来越多的国家注意到要加强学前儿童入学的准备,使他们在进入一种新的学习活动前具备一定的发展条件。
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的儿童免费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
义务教育也称强迫教育,是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它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和基础性的特点。
3. 普通性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普通教育主要是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普通教育学校的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相对较差,而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在科学文化素质上又有所欠缺。因而,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开始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趋势。
4.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多样化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传统的以学术性为标准的单一大学逐渐发生变化。在形式上,不同学制、不同办学形式的学校纷纷出现;在内容上,基础性的、应用性的、工艺性的学校各显特色;在入学目的、教科文评价的方法上也多种多样。高等教育在保持学术性的同时,逐渐大众化,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多变性。
5.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随着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的转变,以获得文凭为受教育目的的程度逐渐降低,通过教育补充知识、丰富人生的目的越来越强,社会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 教育制度要有利于国际交流
现代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日益缩小,国际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现实,这就要求各国的教育制度要有利于国际间的交流,增强学制、学位、学分等互通性。
现代教育的其他特点:前所未有的新手段;整体性和开放性;
教育功能扩展和增强;不断变革。
(《现代教育论》第二编 现代教育的基本问题 )
(二)现代学校
1.什么是学校?
学校是根据人类社会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人进行培养教育的社会组织。
2.如何界定“现代学校”?
学校的现代化如何界定?从外延来说,不仅仅是指校园设施设备现代化,还应该包括教育思想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设施设备现代化、教师队伍现代化、教学内容现代化、教学方法现代化,从内涵来说“现代学校是根据现代社会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人进行培养教育的社会组织。”
(三)现代学校制度:
通常所提的学校制度是指国家各级各类教育的制度安排,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管理体制以及学校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宏观”上的学校制度,而现代学校制度则是强调制度安排的“现时性”,它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与当前改革相适应的规则体系。(目前部分学校推行的“走班制”教学)
特点:
1. 适应时代的要求
2.学生发展为核心
3.协调校内和校外关系
适应时代的要求
现代学校制度是一种适应时代要求的学校制度安排。现代学校制度强调的是制度安排的“现时性”,它是一种“好的、先进的、能适应时代要求的”学校制度。当前,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就是要求改革者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设计和构建与各方面改革相适应的规则体系。因此,现代学校制度通常是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关注点。
学生发展为核心
现代学校制度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制度安排。制度是一种约定成俗的规定,它的生成和重建始终围绕特定领域的变化。现代学校制度将“学校”作为自己的本质规定,更加重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以此作为构建整个学校制度的法则。在现代学校制度的框架下,所有的规则体系都是围绕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来构建的,从而更加凸显了教育的独立性和学校的自主性。正如梅兰芳剧团的所有工作都是为了让梅兰芳唱好戏一样,现代学校制度也是为了促进教师更好地教和学生更好地学。因此,现代学校制度主要是为学生更好的发展搭好舞台,系统构建学校教育的核心制度和外围制度。
协调校内和校外关系
现代学校制度是一种协调校内和校外关系的制度安排。制度是人们在调节各种关系时形成的一种规定。现代学校制度把学校视为一个开放的组织,它不仅关注学校内部的运作过程,而且也重视学校与家长和社会的互动过程。校内制度和校外制度是现代学校制度的两个主要内容。通常所提的学校制度不仅在制度的完整性上存在缺憾,而且也缺乏动态的观点。现代学校制度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来构建校内制度和校外制度,强调学校利益相关者在制度构建和发展中的作用。
指导文件:
2012年年初,为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依法治校——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实施纲要(征求意见稿)》对校内关系和校外关系作出了具体规定,以协调和整合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力量。
第二部分:现代学校的“制度”如何体现“现代”?
(一)目前学校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
1.政府与学校关系: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不够落实(人、财、物、课程、教育资源)
2.学校内部关系:校长负责制缺乏坚实的民主制基础(校长由党委组织部或行政机构任命,导致校长主要对上级党委或教育行政机构负责;教代会、教育工会形同虚设,教职工难以有效的介入学校的管理工作,这些问题问题不在于校长或是局长,是目前的人事制度,学校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
3.与社区、学生家庭关系:学校不能是一个“文化孤岛”
(二)现代学校制度的内涵
1.现代学校制度是适应目前和以后社会发展的学校制度。
2.现代学校制度是以新型的政校关系为基础的学校制度。
3.现代学校制度是以现代教育观为指导的学校制度。
(现代教育观的核心:教育公平、教育质量、以人为本、民主、师生相长的教育过程)
4.现代学校制度是学校依法民主、自主管理为主的学校制度。
5.现代教育制度是能促进学生、教职工、学校、所在社区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学校制度。
(三)现代学校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
1.价值追求:学生充分、全面、终生发展和允许有差异的发展;校长、教职工的专业化发展;学校和学校社区的可持续性发展(学校,让……更美好)
2.现代学校制度要建立的机制:民主决策机制、管理责任机制、监督制衡机制、参与合作机制、平等竞争机制
3.现代学校制度的基本功能:能促进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学生的发展(以现代教育观为指导;包括现代教育的价值观、质量观、管理观、学生观、教师观、评价观,核心是,教育是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是“以人为本,以育人为中心”的,教育是民主的,教育过程是师生相长的过程。能够敦促并保证学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充分、全面、多元、终身发展和允许有差异的发展。);能促进人员(校长、教职工)的专业发展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能够推动和保障学校形成清晰的学校产权(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对外投资、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能够推动学校制度管理建设;能够保障教职工依法有效的参与学校管理;能够保障社区中的各种组织及家长有效的参与学校管理;能够逐步地、有序的允许家长学生自主择校(目前的就近入学,划片招生实际上是政府代学校选择学生、代家长选择学校,当在发达地区逐步开始建立了现代学校制度以后,同一学段的教育服务的提供方有多所学校,供给大于需求,这时,逐步有序的允许家长、学生有限度的自主择校是大势所趋,如目前隆阳区实行的报名摇号;一二小事实上存在的隐形择校;这是教育的服务性质的需要,也是对家长对教育知情权、参与权和选择权的体现。这是我们做义务教育均衡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目标和方向);能够让学校成为社区的学习中心,推动社区可持续发展。
第三部分:学校办学理念的提炼和确定
一、学校办学理念的内涵和特性
(一)学校办学理念的内涵
不同提法:学校理念、学校核心理念、学校办学核心理念、学校办学思想、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欧美和港台称为学校教育哲学。
学校办学理念不能等同为学校口号、学校精神、学校教育目标、学校发展目标;也不同于教育模式、教育方针、教育政策;同时也不能等同于教育理念或者学校教育理念“办学”包含了学校的“教育”环节,但不限于“教育”环节。
总之,学校办学理念是学校办学的理想、信念、价值观,是学校成员对学校的发展目标、培养目标、校风、教风、学风、校训等精神类文化要素的提炼、概括与升华,是用来指引学校建设、教育教学与管理等活动的最高价值标准,是学校文化的基础、中心和灵魂。
(二)学校办学理念的特性
1.精神性
2.战略性
3.引领性(导向性)
4.概括性
5.渗透性
6.相对稳定性
7.独特性
(三)学校办学理念的基础和来源
一是学校各利益主体的办学主张:校长、教职工、学生、家长、社区组织和社区人士;
二是其他方面的来源:现代学校文化理论,本校的历史文化沉淀,现任班子的办学经验,兄弟学校的经验,现代学校文化建设专家的指导意见,企业和其他类型的社会组织在理念文化建设方面的成果和经验。
(四)学校办学理念的类型
按“表述风格”分类
1.完整表述型:完整的句子
2.提炼主题词
3.结合型
按“来源”分类
1.优秀民族文化
2.办学历史特色
3.名人名言
4.自然环境引申
……
(五)如何提炼、形成学校办学理念
1.系统的总结研究学校的历史与独特文化
2.全面科学地分析学校目前和将来的环境与条件
3.借鉴其他社会组织的核心理念
4.科学的表述办学理念
5.广泛深入研讨论证
6.听证表决通过
7.检验和修订
第四部分:学校文化建设纲要的制订与实施
“一流的学校靠文化管理,二流的学校靠制度管理,三流的学校靠权力管理。”
——北京四中校长 刘长铭
先进、现代的学校文化,是学校之魂,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基本导引。
一、什么是学校文化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遗存。“文化就是生活的样式”——梁漱溟
狭义的文化指的是物质背后所包含的精神风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
学校文化的内涵提法很多,可以从精神层面、制度层面、物质层面来做一些探讨:学校精神文化是在长期教育管理与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渐积累下来的,被全体成员认同的一种群体意识和学校气氛,它集中表现为办学理念、办学宗旨、最高目标等方面,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学校制度文化是具体体现,以制度和规则的形式体现,包含学校的组织构架、学校各项管理制度、沟通制度、行为规范等。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具体构成要素,直接体现学校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内涵,包含校名、校徽、校旗、校歌、校服、学校标准色、学校建筑及环境布置等视觉可识别要素。
二、先进学校文化的基本特征
现实性;传承性;现代性(前瞻性);独特性;创新性;多样性;包容性;民主性;系统性;激励性;团队性。
三、学校文化建设的相关纲要组成部分简介
(一)办学理念
(二)学校发展目标
(三)学校使命、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还应包括学生培养目标和教师培养目标。
(四)校训、班训
(五)校风、教风、学风
(六)管理理念
1.规划理念;2.人才理念;3.质量理念;4.服务理念;5.课程理念
(七)学校教育信条(学校口号)
能够体现学校的教育意志,办学特色或教育规律,用以鞭策学校学生或教师的短句。(学校内的座右铭,警句),包含了管理信条,德育信条、教学信条、教研信条等
(八)师生誓词
(九)学校宣言
是学校对外发布的宣誓性、承诺性的公告,是学校理念和精神的集中展现,是学校对社会的庄严承诺。
学校文化建设纲要,还应包含学校的执行力系统(管理机构和组织、职责和目标、行为准则、办学特色、节日、活动周校本仪式和礼仪等等)和形象力系统:(学校标志、校名、校旗、校服、校歌、形象、标准色和辅助色、物质与人文环境,功能室、网站网页公众号等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