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西安设计联合会
吴昊教授——无界与跨界的艺术设计

吴昊教授——无界与跨界的艺术设计

作者: 西安设计联合会 | 来源:发表于2018-11-23 15:28 被阅读0次

                        吴昊教授《无界与跨界的艺术设计》

                                               报告全文

近年来,人们对“跨界”这个话题越来越感兴趣,特别是在建筑界,多种多样的跨界活动,引起了设计界的广泛关注。今天我将从这个话题出发,分享我在“跨界”上的一些具体实践,以期与大家共同探讨:何为跨界,怎样跨界,跨界的具体实践等。

贾平凹文化艺术馆——《建筑之外展》 贾平凹文化艺术馆——《建筑之外展》

《贾平凹文化艺术馆》的设计者是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屈培青,该馆外观使用夯土形式,是陕西民居写意形式,其中最成功的一个展览,名为《建筑之外》。《建筑之外》展览的目的是让建筑之外的队伍越来越庞大,让全世界的建筑师关注建筑之外,这是一个关于建筑界跨界的典型案例。

西安美术学院——《环境》

无界与跨界来自于环艺专业和建筑学专业的一个“对话”,这个对话实际上是围绕本专业之外的社会需求和专业之外的探索而展开。《环境》是我在西安美术学院的作品,是湖边园林建筑。建筑师和环境艺术设计师曾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了这个建筑的室内,这次探讨被《中国建筑》杂志做了一个副刊,这次探讨是建筑之外“跨界”的专题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

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艺术委员会曾在二十年前提出了“为中国而设计”的学术主张,直到今天,以八大美术学院为首的环境艺术专业的专家围绕这一题目,不断地做着学术研究和探讨。    

目前国内著名的设计大展有三个:一是由中国室内装饰协会组织的中国室内设计的双年展;二是由建筑装饰协会组织的建筑的双年展;三是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展览和学术论坛,他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参与人数非常多。 

陕西三原柏社村——《为农民而设计》窖洞作品

西安美术学院承办了第四届“为中国而设计”展览,率先提出了“为中国的农民而设计”,西安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多年以来,立足陕西本土,研究陕西民居,在全国得到广泛认可,成为了西安美院办学的特色。

 “为农民而设计”理念,得到了张绮曼教授的支持。我们在陕西寻找了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地坑窑院,组织四个学校的师生来共同探讨:如何把废弃的窑院重新设计再返还给农民。这个研究的意义不仅限于环境艺术专业、室内设计,还包括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专业。

做这个课题,实际上是在中国美术家协会支持下,联合中央美术学院、北京服装学院、太原理工大学和西安美术学院四所学校共同发起,围绕农村传统民居保护课题,探讨对生土建筑、传统民居的保护。

当下,设计服务百姓已经成为普遍认知,我们要关注弱势群体,关注被遗忘的农村角落,这也应该成为艺术教育的一个关注点和实践研究方向。在此次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在陕西三原柏社村地坑窑院里组织开展了一场高端论坛,这是一次在老百姓家门口举办的高端学术论坛。 

陕西三原柏社村——《为农民而设计》窖洞作品

此次高峰论坛的主题是“为农民而设计”,这个论坛特别在什么呢?村里的老百姓和全世界的顶级专家同聚一场,专家和当地老百姓面对面对话,充分体现了什么是为农民而设计。论坛结束后,在现场还组织了两场演出:一场华阴老腔演出,一场皮影演出。

 此次活动是从村民到村干部、学生到老师、当地政府与国内外知名专家的面对面主题对话,它不仅让专家感受到了地坑窑院生土建筑的物质,也感受到了陕西渭北老百姓的朴实,对研究城市居住、建设住宅意义巨大。

陕西三原柏社村——《为农民而设计》窖洞作品

 这个课题不是一个方案,而是真正从选窑洞、分析窑洞、设计窑洞到最后建成窑洞的综合体验,以至于召开现场会议都具有其特殊的意义。我们做了近15套方案,给不同的部门汇报,只为证明这件事情做下去的正确性,力争恢复一些破败了的窑洞。

在我们的努力下方案得到了认可,西安美术学院马上组织了当地的对生土窑洞比较有经验的工程师和美院教授一起参与施工。把废弃的窑洞重新返还给老百姓,老百姓认为这是上天的馈赠,这种亲民的设计,让他们非常感动。

“为农民而设计”作品获得:第十二届全国美展设计类唯一金奖;2010年第四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赛最高奖“中国美术提名奖”;2012年亚洲最具影响力环境设计“银奖”;2012年亚洲最有影响力“可持续发展特别奖”;2013年北京设计周“年度设计大奖”;2013年金堂奖“年度设计行业推动奖”;2014年台湾金点奖“年度最佳奖”;广州国际设计周“金堂奖”等。 

我们把张绮曼老师提出的“为中国而设计”的学术主张深化和扩展到“为农民而设计”,希望更多的院校参与和响应“为农民而设计”,对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做更多具体的实践。

陕西绥德——《石魂广场》

接下来我要分享的是另一个“为农民而设计”的项目,该项目位于绥德。众所周知,绥德是非遗大县,民间艺术丰富,最有名的是石刻艺术,全陕北的石刻都出自于绥德,绥德的形象就是绥德汉子的形象,绥德的石刻就是最好的绥德汉子形象,我们也想利用这样的机会,走进绥德,向绥德的石雕艺人学习。

陕西绥德——《石魂广场》

绥德是陕北文化的发源地,整个陕北的文化就是绥米文化,绥米文化也可以说是陕北文化最本源、最有代表性的文化。这个项目名叫“石魂广场”,这是一个讲绥德故事的民俗项目,也是树立绥德汉子艺术形象的特殊项目,同时也是一个绥德地标项目。

石头从崖壁上取走后留下一种自然原始的风貌,在光线的影响下,项目场地两边的崖壁形成了天然的浮雕墙。我们请了当地的石刻大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和他共同探讨,希望石狮子的雕刻上不要留下太专业的痕迹,让它更好的保留当地最本源的石匠理解的石狮子形象,我们要在这里创造一个“世界之最”,要建成中国的“狮王”。

陕西绥德——《石魂广场》

工匠技艺反映在石狮子上,代表了绥德汉子最朴实的形象,这些狮子都是最本源的,真正的大师级的作品,是最好的艺术品,也代表了真正的黄土文化。石狮博物馆的大门在大石狮的肚子下面,体现了石狮子生生不息的精神,博物馆内陈列了历朝历代的石狮子,讲述了石狮子从古至今的故事。

陕西绥德——《石魂广场》 陕西绥德——《石魂广场》

广场中间有个石狮子图腾柱,图腾柱的高度比石狮子要高出5米,还有几个石鼓,取意是五谷丰登。广场的门楼全部是用石头做成的,充分体现绥德当地人的生活仪式感。广场的崖壁本身就是天然的浮雕墙,有起伏变化,它的石头很艺术,很有表现力,所以稍加处理就可以让它成为讲石狮故事的摩崖石刻。

陕西绥德——《石魂广场》 陕西绥德——《石魂广场》

    “天佑善者”,善良的人和事都应该被保护,也是这项目传达的理念之一。

陕西绥德——《石魂广场》

《大雁塔北广场》项目是西安美术学院从建校以来完成的最辉煌的项目之一,也是难度最大的一个项目。项目施工现场,我所管理的七家工地,近900个石匠, 24小时循环施工,挑灯夜战。我跟杨教授每天都要待在工地上,跟工人一起吃饭,感觉自己不是教授而是包工头。

陕西西安——《大雁塔北广场》 陕西西安——《大雁塔北广场》

北广场建成后第一天就有13万人参观,北广场是环境艺术,也是雕塑艺术,更是公共艺术。被媒体评为亚洲最大的文化广场。北广场上的文化立柱不是明清的柱子,而是唐代的柱子。我们用佛窟理念和唐卷草纹样,构成了佛窟的形,很多人将山门塔叫做万佛塔,是因为塔里有一万个佛。

陕西西安——《大雁塔北广场》

北广场地面采用的是印度花岗岩,强度高,千年以后不变形,这是时代文物。花岗岩上的图案有的是佛窟五斗型凿井,有的是唐代名家书法作品。

陕西西安——《大雁塔北广场》 陕西西安——《大雁塔北广场》

北广场建成之后,为市民开放了过去日本人设计的清流园和盆景园,北广场成为了城市的大公园,呈现了很多比较轻松的艺术小品,十分有趣。

陕西西安——《大雁塔北广场》 陕西西安——《大雁塔北广场》

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从案例中不难看出“跨界”对一件设计作品的影响力起着巨大的作用,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阔视野,立足实践,设计越来越好的作品,谢谢大家。

提问:在做石魂广场的大石狮子时,您是如何把狮子的魂做出来的?提炼的过程是怎样的?

吴昊:陕北绥德的项目是真正向民间学习的项目,我们的艺术修养需要魂,艺术情感也一样,这个项目第一是向陕北民间艺术学习,第二也是对陕北的一个回报。黄土地是造就陕西艺术家的一方厚土,我们都是黄河儿女,也是黄土地上生长起来的,算是一个在黄土地上的耕耘者,所以现在也是对黄土回报的过程。陕北很多艺人都是大师级人物,他们就是中国当代的亨利·马蒂斯和毕加索。我们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对陕西感兴趣,对陕西文化感兴趣,对黄土地感兴趣,谢谢!

提问:作为设计师要经营自己的企业,还要管理现场,还要进行艺术创作,时间很紧,吴老师是如何平衡这些关系的?谢谢!

吴昊:时间永远不够用,所有好的事情都是被逼出来的,时间和事情是双刃剑,越是没有时间,越体现了时间的价值,所以无论是管理还是设计,这是一个专业的连接,是一个全过程,这个全过程是非常有意义的,体现了你做事情的完整性,面对繁琐的工作,应该拥有玩的心态,这样你就会把所有难办的事情处理的游刃有余,看似认真不一定最后就有认真的效果,看似不认真最后却达到了意想不到效果。调整心态就能争取到时间,这中间的度需要理解和把握,这个度是关键,把最关键的梳理出来,你就懂得如何把握时间了。

提问:我本人是做钢结构出身的,我有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农民房子设计问题上,有很多因素需要考虑:包括卫生间设计、排水、取暖等,这些比房子还要重要,钢结构如何更好的融入设计,请您谈谈您的观点,谢谢!

吴昊:钢结构其实是非常好的材料,也是当今设计的时尚,没有钢结构,有很多设计就无法实现或者就会显得逊色很多,比如厂房改造,离开了钢结构就无法实现,做景观设计也是一样,但凡大胆一点的手法都离不开钢结构,所以我觉得未来钢结构可以大显身手。

提问:吴老师您好,大雁塔北广场从接触项目到招投标,包括最终的方案落地基本就半年时间,这么短的时间内,我们怎么完成各个工种之间的衔接?谢谢。

吴昊:大雁塔北广场是个特殊的案例,大雁塔北广场项目的综合艺术含量高,时间有限,段先念主任要求:“一定是没见过的东西,一定是最好的东西,一定是属于第一的东西”,我们的方案满足项目领导所有的要求,所以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再加上西安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教师和学生人数多,面对这样一个比较难啃的硬骨头,人多力量大,最终抓紧施工,完成了这个设计。谢谢。

提问:吴老师您好,我是建筑设计师,应当如何把握跨界的度?谢谢。

吴昊:跨界应该是一种自信的表现,我认为离开专业本身去琢磨专业,一定提高的非常快,那么离开建筑设计去琢磨建筑设计,一定比只考虑建筑设计去琢磨建筑设计更有意义,这就是需要跨界的根本。建筑大师盖瑞曾说:我不去研究理论,我只充分利用艺术来创造我的建筑设计。盖瑞的建筑就像装饰品,非常发散,艺术含量非常高,他做建筑设计时不是从建筑理论里面去研究建筑设计,而是充分利用艺术琢磨建筑设计,实际上他是在艺术跨界中间琢磨他的作品和他的创作,所以才呈现了他的建筑风格。

提问:吴老师您好,请问在方便人们的生活的前提下如何将传统元素比如马家窑彩绘元素融入到现代设计中?

吴昊:首先要理解马家窑文化的本源,怎么样让马家窑文化的气质得以体现,找到这个元素的灵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前建筑学院的院长刘克成为富平陶艺村做了一个建筑,是在陶的概念上完成的作品,我觉得你可以通过这件作品得到启发,再回到马家窑的文化概念上去考虑创作,可能更有意义。

提问:吴老师您好,我是陕北的媳妇,现在在高校任职,要做科研,苦于现在没有一个方向,希望能得到您的一些提示。

吴昊:我觉得锁定陕北,继续去深挖,越深越好,把井打深一点,你作为陕北媳妇,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希望你能读懂一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吴昊教授——无界与跨界的艺术设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ymj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