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母共生养了五个孩子。
头一个是个男孩,可惜在很小的时候就夭折了。这个小哥哥曾经留下过一张与父母的合影,印象中是抱在父亲手上的。
我们小时候常常从母亲的小梳妆盒抽屉里取出这张照片来看。其实也看不出什么,不大的黑白照片,又是仅仅几个月大的孩子,可以想象。没在意从什么时候起就看不到这张照片了,应该是给弄丢了吧。丢了就丢了吧,人不能活在过去。
听父母讲过,其实我那流星一般的哥哥只是受了凉、拉肚子,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结果就失去了他。
也许因为孩子还太小,也许后来拉扯我们姐弟四个的辛苦与劳累填补、挤压了曾经的那个空间,父母讲这事的时候并没有表现出多么伤心、难过,也没有太多唏嘘、感叹。那个年代,谁家夭折了孩子,的确不是什么稀奇事。
听说最伤心的是我奶奶,那是她的长孙,据说奶奶重男轻女思想比较严重。后来,我姐姐出生了,奶奶很是失望,不久生病去世。奶奶至死没能见到她的任何一个孙子。
我从墓碑上读到,我的奶奶只活了54岁。奶奶是1964年8月23日去世的,印证了她见过我姐姐却没能见到我哥哥的事实,因为我姐姐出生在1963年,哥哥则出生在1965年。
顺便交代一下,我出生在1967年,弟弟是1969年。发现什么规律没有?等差数列,我们姐弟四个每个相差两岁。
我没有见过自己的爷爷奶奶,也没有见过外公外婆。好在我父母都健在,年龄分别为86岁、84岁,否则,也许我内心会产生自己也可能短寿的担忧。
不过,坦率地讲,父母似乎并没有十分珍惜今天的好日子,他们对邻居、对社会过于挑剔,不仅拉低了自己的幸福指数,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子女的心情。他们应该多看看曾经家喻户晓的一个“好迪啫喱水”广告:“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幸福指数怎么计算来着?手里有的/心里想的。知足方能常乐。
前些天一位朋友的父亲去世,我们一致劝慰他“节哀顺变”,不要太难过了。过去说现代化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看看现在这日子,实在堪称“人间天堂”。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去世的人,那才真叫一个苦,很多人没过上一天好日子、没享过一天福。
还是一起来听首歌吧《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忆苦思甜,愿我们都不要忘了曾经的艰难困苦,更加珍惜今天的好光景——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那时候妈妈没有土地,全部生活都在两只手上,汗水流在地主火热的田野里,妈妈却吃着野菜和谷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