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线穿珍珠

作者: 春姑娘Spring | 来源:发表于2019-03-06 11:04 被阅读49次

          最近听了一位年轻教师执教的《万年牢》(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一课。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通过讲述一位父亲做糖葫芦体现他真诚地为人、做事的故事。教学中,老师围绕课前导语中的问题“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以及课中泡泡语中的问题“课文中出现了几次万年牢,它们有什么联系”这两个大问题展开教学。一节课结束,教师较好地完成了知识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但本课提到的写作点“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这一能力目标没有体现在教学中。

          这一目标如何完成?纵观本课教学内容,不难发现:“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这一目标应该是在学生弄懂领会“课文中出现了几次万年牢,它们有什么联系”这一问题的基础上完成的。本文正是以“万年牢”为线索,出现三次“万年牢”,它们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了生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实守信的“万年牢”人品。从做糖葫芦到做生意再到做人,一环紧扣一环,水到渠成,这就达到了有条理地把事情叙述清楚。

          俗话说:“彩线穿珍珠”,“彩线”就是线索,“珍珠”就是材料或故事。线索是在文章中起连贯作用的,如果有了好的材料,再加上有使之连贯的线索,那么文章就成为一串美丽的珍珠。它像链条一样,串联起文章中的全部人、事、景、物,文章不会杂乱无章。

          记叙文或文学作品中,总有贯穿全文的线索。线索是以某个事物将文章的材料组织和串联起来,并贯串于全文始终的一种写作技法。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只有一条线索,有的文章是双线并行甚至是三条线索展开的。线索的类型及其在具体文章中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线索的文章中,主要的线索一般只有一条,叫做主线,其余叫副线。还有明线和暗线之分。为了让学生掌握这种写作技巧,作为老师很有必要熟知线索的几种情况:

    1.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如四年级下册的《夜莺的歌声》,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小夜莺的歌声”始终贯穿着整篇课文,一个勇敢机智的小英雄形象活脱脱地出现在读者面前。五年级上册的《窃读记》是以窃读为线索,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2.以人物的思想感情为线索。例如六年级上册《穷人》以桑娜的矛盾心理为主线,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又如五年级上册的《学会看病》。

    3.以具体事物为线索。如五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一课,以鱼钩为线索,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又如《落花生》一课。

    4.以事件为线索。如六年级上册的《少年闰土》 以“我”和闰土相识相知的过程为线索,展示了闰土的性格特点。《老人与海鸥》一课以相依相伴的过程为主线,表达了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思想感情。

    5.以时间为线索。如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

    6.以地点为线索。如《颐和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7.以题目为线索。四年级下册《万年牢》、五年级下册《别饿坏了那匹马》。

    8.明暗两条线。例如《白杨》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 “介绍白杨”是明线,“表白心志”是暗线。在教学中就要利用这一明一暗两条线体会表面文字和内在思想的联系,达到由表及里地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又如《再见了,亲人》也是两条线索,明线是回忆朝鲜人民帮助志愿军,暗线是写志愿军帮助朝鲜人民。

          当然,不是什么事物都可以随便作为叙述线索的,只有那些能够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文章或文学作品主题思想的具体事物,才可以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

        “语文课裎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段话是告诉我们,课堂教学的设计与组织都应该关注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学习、运用语文的规律。我想,只有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才能算是比较好地把握了语文教学的本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彩线穿珍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yqt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