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觉让我们能掌握身体的移动,它也是语言觉发展的基础,运动觉发展失调的孩子,常常会有语言能力发展迟缓的问题。运动觉和平衡觉失调都会产生学习困难,他们在执行上会出现困难。
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运动觉会阶段性的发展成熟,从最初不知所以的“乱动”,进展到“可以静止不动”(如果无法停下来就不会思考),再接下来是有目的的行动、有计划的行动。
孩子在婴儿时有很多反射动作,出生时通过产道需要运用到这些动作,一年以后要全部消失。如果这些反射动作没有消失,长大后会有学习障碍。如惊吓反射未消失,在小学时,会出现不敢接抛过来的球这样的行为。再比如,我们被打时,正常的反应是上前攻击,如果反射未消失,他们会退后让人打,或与人有交往困难。还有的婴儿反射未消失,到小学时,不能在椅子上坐正,头歪一边,无法坐正写字。
如何让留存的反射动作消失呢?最关键的是父母让孩子可以自由玩耍和移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是让孩子的神经系统得以放松。
我们只有让孩子静下来,才能培养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运动觉,给孩子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发展孩子自由自在的感觉,当孩子能自由控制身体,长大以后就能自由自在。不要在身体没准备好时,让孩子去学运动技巧。
运动觉与情感很有关系,限制孩子运动,会影响运动觉发展。小时候运动觉自如,长大后情感自如,外在的言行举止是内在情感的真实表露。运动觉发展好,长大后将发展出有计划的行动;运动觉发展不好,长大后成为空有计划而没有行动力的人,所谓“只说不做,光说不练”的人。
所有的运动将产生热量,肌肉要燃烧食物才会产生热量。肌肉如何产生热量呢?因为燃烧食物,到达消化系统(就如火炉)烹煮食物,再送到肌肉,肌肉就有食物燃烧,如果消化系统的温度太低,就无法消化。如我们常看到孩子大便中有菜叶、糙米等,吃下的食物消化不了,肌肉如无食物来燃烧,肌肉就会变冷。
星芒和自我组织需要热量才能入住到身体里,心魂有思考力、情感力和意志力三股力量交织。没有意志力贯穿肌肉去动,孩子就会不想动。
现在的西药会使四肢变冷,肠道也会变冷,需要中药调理使之变暖,产生有益菌。中医常说脾虚,吃西药,会把肠道里的有益菌杀光,如果没有调理,孩子会一直处于脾虚状态。我们常说治病后一定要收功,把胃肠功能恢复到正常。
孩子不想动就变得忧郁,我们常说“忧思伤脾胃”就是这个道理。孩子失去想要和别人玩的意图,缺乏意志力。
运动觉失调,会造成肌肉无力,导致语言障碍。调整胃肠功能,带孩子运动,而不是把焦点聚在语言功能上,孩子的运动好了,语言能力就自然发展了。
运动觉失调,孩子的模仿能力就会中断,内心缺乏安全感,使孩子在运动觉发展的道路上停下来,无法理解周围发生的事情,长大以后学习就会跟不上。
早年模仿活动太贫乏,会妨碍运动觉发展,可以归咎于三大原因:
1、陪伴孩子的人太少,与人互动的机会不够。长大后被团体排斥,很难在团体中找到位置,
2、受到太多不能消化的感官刺激所干扰。例如:看太多电视,大人带孩子经历太多没有必要的经历,如常坐飞机等等,太小的孩子需要规律的生活。
3、大人的脾气不好,会抑制孩子想要模仿的动机。
如何是好的模仿呢?那就是大人表现出正确的态度,孩子拥有良好的睡眠品质。大人与孩子相处时内心平静以及有充足的睡眠。
造成运动觉失调的原因有:
1、被动僵化的生活模式;
2、缺少刺激;生活方式太单调,缺乏在大自然的空间里自由玩耍与探索的经验,会妨碍孩子运动觉的发展。
3、看电视或是使用网络;
4、过早接受智力学习、精细动作的才艺学习或专业运动训练;
5、不适当的玩具;
6、巨大的噪音。
运动觉发展失调,使孩子缺乏归属感。如何引导这样的孩子呢?
1、不厌其烦邀请孩子加入活动;
2、带着孩子做有步骤性的活动。如在幼儿园里的烹饪课,它是有序的,一步一步按顺序做,还有染布,有顺序地准备步骤。而像陶土,它是无目的和顺序性的,做完就破坏掉了。在幼儿园里还比如编故事的游戏,每天加一点元素,但顺序不改变。带领忧虑的孩子,必须是好玩的,不要有过度的期望,需要有耐性和包容。
3、在孩子面前充分展现自我控制的意志力。
运动觉让我们内在能适应外在环境中所发生的一切。当我们接收到运动的印象,我们内在会去模仿这样的运动,以便去“抵消”这些印象。这种内在的模仿成为我们运动觉无意识的感知内容。
当我们说到一些孩子,他们的运动觉没有发展太好,没有感觉“自己是自由的灵魂”,他们在运动时没有伴随着喜悦,更不要说与世界自由的关系。那些默默不语或容易受惊,胆小而不敢参与的孩子,缺乏恰当的模仿能力。在他们早年没有充分发展出对自己运动的感觉,因而运动觉传递的安全感不足,换句话说就是缺乏“与世界自由的关系”。当然通过模仿他们也能学会直立、走路、说话,但没有进一步发展到被想动的能量从头到脚充盈,没有用自己好玩的方式参与到身边的活动,也就无法做出我们称为心魂调谐的情绪调节,反而总是脱离社交情境,也搞不清周围在发生什么。
对这类孩子,我们必须尽可能让他们多参与到日常的活动中,用适龄的方式给予解释,让他们注意到正在体验的事情和所隐含的意义之间的联系。他们最需要的是去体验过程,体验发生的事情或被谈论的事情之间的联系。换句话说,他们对周遭所发生的一切无法开展内在的运动。
因此要给他们易于理解、实用的步骤,一边做一边观察下一步会怎样,直到所有步骤都完成。烘焙和做饭是很好的例子,孩子大一些可以选择编织、清洗、梳头、染布等等工作。鼓励他们带着关注和想象进入这些日常的过程中。
在他们面前,我们的言语尽量要美一些。我们自己做事也要带着内在的参与感,让孩子能捕捉到并无意识地模仿,这样能激发他们的信心。我们在孩子面前的举止言谈都非常重要。我们内在的态度会通过我们运动的方式表现出来,而孩子的运动觉会让他内在去模仿。
平衡觉
我们用触觉感觉自己的存在,它与物质身体相关,触觉失调的孩子会表现为缺乏安全感,胆小;用生命觉感觉自己存在的舒适感,它与以太体相关,生命感觉失调的孩子会表现为神经质,过动;运动觉让我们身体可以移动,并内在产生自由感,它与星芒体相关,运动觉失调的孩子会表现为忧虑忧思;平衡觉让我们走出身体,它与世界相关,让身体产生与外界平衡的关系,它与自我体相关,它统筹以上三种体和三种感觉,平衡觉失调,除了会出现以上三种情况外,还会使人自尊心受损,平衡觉由自我主导,统筹其他三种感觉。
我们知道只有人类才有直立,婴儿躺着时不需要平衡觉,直到一岁左右,透过模仿大人,不知尝试几千几万遍的练习,才终于学会站立,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成就。他们在三四个月学会抬头时,让头部保持平衡;然后学会坐,保持躯干的平衡;再从爬到直立,解放了双手。直立与水平在空间上是相对的关系,如果想要保持站立的姿势,就需要良好的平衡觉。孩子通过模仿学会直立行走,通过模仿,用周围的大人的自我,让自己站起来。模仿大人直立,模仿大人的自我意识,克服重力和空间的困难,让自己站起来。
人与空间的关系是自由的,平衡觉协助孩子发展三度空间移动的能力,也就是可以前、后、左、右、上、下移动的能力,这种可以在三度空间移动的定位感也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力。在华德福幼儿园的晨圈里有很多的律动,使用到三度空间移动的动作,其中包含的感官活动非常丰富。
幼儿刚学会走路的时候,只有前进的方向感。到3岁时,孩子学会各种转身,可以行动自由,可以左转、右转;接着他们会发展出向上、向下移动的能力;到10岁左右时,他们可以后退,后退时需要足够的安全感。
当我们挫败时会垂头丧气,内在的我深受打击。作为一个直立的人,人的腿部(下肢 )比较容易受到身下拉扯的重力影响,而手部(上肢)则比较容易受到自我向上拉提的力量影响,当一个人的上半端和下半端调和到良好状态时,就可以达成极佳的平衡感。上、下空间的平衡与人体上端和下端的平衡,其实就是动与静的平衡,上肢向上延伸,进入三度空间,光才能进入身体,进入灵性世界的空间,下肢则受到地心引力影响,稳扎于地面,上端与下端的平衡是我们一辈子必须学习的功课。
平衡觉的发展,是自我中心感的存在,与世界的关系是自由的。如果平衡觉失调,自我中心感就不存在。平衡觉与听觉紧密相关,有的人会晕车、晕船,平衡觉没有发展好。中耳炎是平衡觉没有发展好引起的。我们鼻子里有个管子叫欧氏管,脾胃虚的人,容易生痰,管子不通,痰会积到鼻子,然后又积到耳朵,就会出现中耳炎。有的中耳炎,只是中耳积水,没有发炎,这是由于脾胃虚引起的;如果是发炎,耳朵边上的淋巴结会肿大。如果只是积水,可用洋葱敷布,拿棉球,把洋葱汁挤在棉球上,塞在耳朵,可以排积水;还可以用姜敷布,在肾脏位置。
运动觉与平衡觉交织在一起。运动觉带来内在的动态;平衡觉带来内在的静态对称感。平衡觉与方向感也有关系。在幼儿园,有做编织这样的手工,这充满顺序、方向感和动感,还有滚轮胎、攀爬、叠砖块等运动,可以让孩子体会重力。
平衡觉带给我们的是自尊、自信,与他人共享空间,尊重他人。平衡觉受损,自尊心受损,常表现为自己不被赞赏;伪装;拒绝和误解。
孩子从灵性世界来到地球,带着恐惧和害怕。触觉失调的孩子,对世界形状看不见,卡在害怕里;生命觉失调的孩子,想要远离害怕;运动觉失调的孩子,害怕被团体排斥。适度的害怕是好看,长期处在害怕中,是创伤,成人要带孩子走出孤独感。
运动觉让我们体验到心魂中的流动,而平衡觉传递了我们内在空间或心魂空间的感觉。发展良好的平衡觉会让我们很平和,这会体现在我们与周围、伙伴的关系。我们经过深思熟虑,笃定地做出决定、判断,我们平静地追求目标,遵守秩序,并能高屋建瓴地看待全局。拥有内在平衡的人会散发出非同寻常的激发信心的力量。他能直接对孩子心魂和身体的平衡起到稳定的作用。
焦躁紧张、焦虑羞怯和情绪低落的孩子,他们的自尊心都是受损的。第一种,焦躁紧张的孩子觉得自己不被欣赏;第二种,焦虑羞怯的孩子感觉被置之不理;第三种,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的孩子感觉被抛弃和误解。这些都是缺乏内在平衡的表现。所有这些孩子都会觉得一辈子抬不起头。因此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宽容的理解,我们对他们全然的兴趣,我们能够以共情的方式完全理解他们。
自尊的感觉如同被提升到光之中,一起闪亮,这与能自由运用手和手臂的体验是一样的。所有身体感觉的方向性偏弱的孩子会对自己缺乏信心,都会觉得自己是失败者。要帮助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在手部的塑形能力上获得信心,从而意识到自己的价值。这也能修复平衡觉,克服身体感觉的方向性偏弱。
对于孩子哪怕是很细微的成功,也要给予温暖的肯定。如果孩子交给老师的项目没有完成或做错了,不要对错误的地方说太多,最后也要以赞扬来结束。这种充满体恤的方式应伴随着孩子的整个求学过程。没有孩子会故意想要自私、懒惰或叛逆!他们从心底里渴望做好并得到赞许。是我们在面对孩子的需求时把他们变成懒骨头或叛逆者。所以孩子会出于自我保护,拒绝与我们合作。如果我们能够养成这样的习惯,承认每个孩子有适合自己的衡量标准,去光顾儿科的人会少很多,也不会有那么多人过着悲惨的生活。
许多罪犯、反社会人员和某些宗派的信徒,他们之所以走上邪路,都源于童年里父母或老师的不耐烦和无情留下的伤痕,这样的伤口不断被揭开,永远无法愈合。学校在这方面是最可怕的作恶者。作为职业的医疗工作者,我不得不很遗憾地承认,在理解上述三种状况的孩子方面,华德福学校并没有比公立学校好很多。当然也会有令人鼓舞的特例,在华德福学校里杰出的老师出现的机率比其他地方要大。
最后总结一下,要帮助那些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的孩子,滋养到他们的运动觉和平衡觉,以下是必须做到的:
模仿,
平和、有意义的运动,
手与手臂的自由玩耍,
类似跳舞的活动,
平衡/对称/空间的感觉,
有意义的言说/背诵/音乐,
帮助澄清情况,
分配有秩序、实用的任务,
有意识地与日常事务连接,
共情作为基本的教育方法,
怜悯作为模范的态度。
对躁动、焦虑、低落的孩子,鼓励他们是最好的方法。只有我们对人的尊严保持鲜活的尊重,才能给予他们安全感。不要总说孩子崇敬我们,而是要我们内在升起对孩子、对天使的世界的虔敬之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