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追根溯源是古人对天地的理解。天为阳,化雨落地,即为阳入阴;地为阴,化气升空,即为阴入阳。阴阳和合,始生万物,万物和顺,天地相交就是通泰之兆,反之是不和谐之象。这是传统文化的思维根基,所以,古琴作为传统文化四艺之首,从器形与音韵来说,都与天地之道相合。
琴长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琴宽六寸,象征六合;琴体上圆下平,分别象征天地,与天圆地方之说相应和。
桐木属阳,用来制作琴面;梓木属阴,用来制作琴底。取其阴阳调和之意。
琴徴十三个,以对应律吕天象中的十二个月,剩下一个象征闰月。
琴弦有三节,声音自尾到七徴为浊声,自七徴至第四徴为中声,上至第一徴为清声,这与开始是黄钟而最后是应钟的编排程序相同。
琴的上部称“池”,池即水,意其平整;下部叫“滨”,滨就是服从之意。
古琴前宽后窄,象征尊卑;龙池八寸,象征八面来风;凤池四寸,象征四气应和;腰腹四寸,象征四季气候。
舜作五弦,内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宫、商、角、徵、羽。第一弦为宫,尚中央土;次弦为商,尚西方金;次弦为角,尚北方水;次弦为羽,尚东方木;次弦为徴,尚南方火。以此相递相生,合于四序。大弦为君,小弦为臣,以合君臣之序。后来文王囚于羑里,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称“少宫”,是为文弦;武王伐纣,加弦一根,称“少商”,是为武弦。合称文武七弦琴,象征七星。
从音韵方面来说,古琴有泛音、散音和按音三种音色,泛音法天,散音法地,按音法人,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
古琴的这三种音都非常安静。散音松沉而旷远,让人起远古之思;其泛音则如天籁,有一种清冷入仙之感;按音则非常丰富,手指下的吟猱余韵、细微悠长,时如人语,可以对话,时如人心之绪,缥缈多变。泛音象天,按音如人,散音则同大地,称为天地人三籁。因此古琴一器具三籁,可以状人情之思,也可以达天地宇宙之理,三音交错、变幻无穷。凡高山流水、万壑松风、水光云影、虫鸣鸟语及人情复杂之思和宗教哲学之理,尽能蕴涵表达。在古琴音乐宋代《琴史》中说:“昔圣人之作琴也,天地万物之声皆在乎其中矣。”晋时嵇康作《琴赋》曰:“众器之中,琴德最优。”也就是认为在各种乐器中,古琴是最好的,具有最优异的品德,最适宜君子作为修养之具。琴音的松沉旷远,能让人雪躁静心,感到和平泰然的气象,体验内心的祥和喜乐;琴乐的洁净精微,能让人感发心志、泻泄幽情,化导不平之气、升华心灵意境。归根结底,就是以七弦琴中的“含至德之和平”(《琴赋》),来养成君子“中和”的品德、达成“乐教”的目的。尤其是道家“大音希声”(老子)、“至乐无乐”(庄子)的思想,在七弦琴中能得到最好的体现。琴音的低缓悠远、缥缈入无,让人由抚琴听琴而进入一种超乎音响之上的“无声之乐”的意境,体验到“希声”“至静之极”的境界;庄子将这种虚静的、通乎天地万物的境界称为“天乐”,“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此之谓天乐”(《庄子·天道》)乃是一种天人相和、无言而心悦、超乎音响感受之上的精神境界。
故琴道如天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