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阳明久了,就会越觉得王阳明的心学特适用在家修行的人。后世无数人寻找着良知,就像无数的修行人在寻找本心一样,最终了无可得,若觉得有所得,那便是妄心。
即便找到了良知,也并未是终点,良知还要不断的在事上锤炼,就像开悟了的人,还要不断的磨练,实证到果位。眼睛看得到的,不一定脚就能站在上面。
致良知不是体,而是用,是从内而外的,致良知要摒弃欲望情绪的干扰,这样良知就不会被遮蔽,但这样还不够,良知的用要看对事上磨练的功力,这才是王阳明心学与单纯的离欲的理学不同的关键。
致良知这种缘起的万有应该是丰富多彩,这正是现空无二的大乘思想,单执于空和但执于有都是片面的。就像无乃万物之始,有乃万物之母,万物生于无,万物生,有便给了万物的名称名相,有时就已经是分别心之后了,而修行既要悟空,也要观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