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3 那一条线
开车的时候突然想到,分隔车道的那条实线,并没有实际的隔断能力,但就是这条线是否能够约束大家不去穿越,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反映出一个社会的人是否具有普遍的尊重规则的心理。再往大了说,能遵守规则的人群,也会更具有契约精神,因为抛开经济惩罚因素,能让一条线变成一堵虚拟的墙的,就是人们心中的共同信念和信任了。
所以如果要投资一个地方,不妨去路上看看越线的车辆多不多,大概也可以见微知著了。
5.14 越跌越兴奋
又看了一晚上各种消息,感觉几天的下跌又带来了好机会,只恨钱太少。想着攒点钱,希望这波调整能稳住一段时间,有机会再买一些。贪心真是一种难治愈的病。
这两天开始用colab学习python数据分析,真的是方便又功能丰富。科技带来的创造力真是强大,可惜太多好的资源没法直接获取,希望早日能用上国内的相关服务。
5.20 标准答案
从小的教育,我觉得对我影响最大的一点,就是“标准答案”。
如果说理科解题,标准答案给你一个标准解法,还有那么一点道理。那连文科都有一个“标准答案”,现在看来简直匪夷所思。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我们十几亿人对于“两棵枣树”只有一种理解,对于一个人物只有一种定论……
且不说这种“标准答案”里有多少可能是错的,即使是正确的答案,省略了思考和试错的过程,直接给出的答案,对于孩子的成长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这背后反映出的是我们的教育对孩子的傲慢、自大、缺少耐心——甚至是教育自身的孱弱。
因为自己不敢、不能、不愿意思考,于是就用一个“标准答案”简单粗暴地解决问题,慢慢摧毁了大家的思考能力,又变成一个恶性循环。
以至于到现在,我自己在学习一些东西的时候,思考一些问题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想要找到一本“教参”,上面明明白白写着“标准答案”。这样的答案——而不是依靠完整的信息收集和缜密的逻辑得出结论——才令我觉得安心。
迷信权威、人云亦云随大溜、学习无用论——其实也都是这种教育的遗毒。
我在努力改变,但是小时候的习惯扭转真的很难,希望孩子不要重蹈覆辙,做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的人。
5.27 怀念的
早上看到一篇文章,说周杰伦在演唱会被点歌《学猫叫》,文字间扼腕叹息之余对Jay的歌曲所见证的青春岁月流露出深深的怀念。
晚上看《乐队的夏天》,那些“老炮”们,被一个和弦拉回到二三十年前,感叹仿佛又见到“光芒万丈的八十年代”。
年轻的时候总是往前看,似乎有无尽的明天可以挥霍,昨天一过去就消失不见。然后当我们而立、不惑、知天命,我们看到那道界限,我们又回头看,过去的一幕幕变成了温暖泛黄的老照片。
张枣的诗里写到:“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我们的记忆自带美颜,哪怕是后悔的事,画面依然很美——就像日本人对樱花凋零的欣赏,绽放却又注定凋零残酷,也算是人生的写照。
所以当我们面对生活迷茫的时候不妨想想,当我们回顾一生,想要记得哪些事情,那便自然知道现在要做些什么了。
5.31吃一堑长一智
如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