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挥政府作用,完善保障体系
1.加大政府扶持
政府的长期有力支持,是休闲农业发展的催化剂和保鲜剂。海南休闲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央及海南省政府的支持。2010年6月8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后,各级部门对海南省发展休闲农业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尽管国家和海南省各级政府对海南发展休闲农业给予了极度重视,但是由于海南省的休闲农业产业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许多旅游项目重复建设、设施落后、资源浪费。由于缺乏规范休闲农业管理的统一标准和尺度,经常出现政出多门、多头管理和尺度不一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海南休闲农业的规范健康发展。海南省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政策衔接力度,完善政策体系,争取把休闲农业场所纳入政府规范体系。政府应当从政策上进行支持、资金上进行倾斜,加大扶持投入力度、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合理开发土地。对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休闲项目进行适当扶持,甚至政府带头建设部分休闲农业示范园,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政府应拨专款支持公共卫生、休闲农业开发区的道路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在信贷方面给予无息或贴息优惠。真正落实休闲农业经营户的减税免税政策,对自产初级农产品和初级加工品应采取免税政策。要把休闲农业用电纳入到农村优惠用电的范畴。农家旅馆可以低于商业旅馆的最低规模和要求,对申请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庄或个人在手续上给予简化等。地方政府尤其是区(县)乡(镇)两级政府应该把发展农业旅游作为改善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变农村面貌的大事来抓,统筹规划指导,充分发挥旅游、农业、土地、文化、交通等各部门的作用,分工负责,协调管理,并给以政策及资金扶持,为本地农业旅游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对已经开展农业旅游的单位给予享受政府的有关农业低息优惠信贷和税收减免政策。
2.完善保障体系
海南休闲农业大多处于自发状态,经营行为不规范,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方面管制不严,立法管理还存在很多空白,缺乏科学统一的保障体系和健全的政策法规。当前,海南省相关政府部门应研究制定发展休闲农业的政策法规。一是休闲农业总体规划、注册登记、产业运行、市场监管、环境保护、治安管理等管理法规。二是发展休闲农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如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营业税、教育附加费、城市建设费、排污费、垃圾处理费、贷款、补贴、用地、建设、消防、工商、卫生、食品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特别是在用地和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休闲农业发展方面的扶持政策。根据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55号)规定“在以农业为依托的休闲观光项目以及各类农业园区,涉及建设永久性餐饮、住宿、会议、大型停车场、工厂化农产品加工、中高档展销等的用地,不属于设施农用地范围,按非农建设用地管理”。目前,休闲农业项目中建设永久性建筑,必须按照建设用地来管理。将农业用地变为建设用地,非常困难。因此社会资本很难进入休闲农业产业,这是休闲农业发展在用地上的瓶颈。三是与休闲农业相关的社会治安和土地纠纷方面有关的政策法规。四是申请审批程序、规划书或建议书内容规定、特殊区域开发限制、设施内容、土地使用及建筑规范、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标准。
二、加强立法建设,提供政策扶持
1.加强立法建设
政府要强化对休闲农业的组织领导,颁布一定的法令和规定,建立相应法律法规、制定相关行业标准,鼓励、管理、规范休闲农业和休闲农业经营实体运作,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旅游产品,要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而优质服务需要基本的规范和安全要求,因此应该借鉴国内外休闲农业发展成功地区的立法经验,立法机关成立专门立法小组,对休闲农业场所的设立程序、设立条件、经营管理等进行立法。海南省政府应充分利用特区的立法特权,搭建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的法律框架,并分别形成专项法规设立统一的休闲农业区设置标准,对经营管理进行规范立法,在经营规模大小、土地房屋租用、生态环保、安全规定等方面,尤其是税收优惠上,都建立了相关法律规定。要成立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监管机构,专门负责休闲农业的经营、服务、设备、安全与卫生等方面的行为,使休闲农业走上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2.完善政策体系
海南目前还没有关于休闲农业专项的法规和行业标准,由休闲农业发展局主编的《海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评定标准和管理暂行办法》刚刚出台,迫切需要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尽快建立和完善休闲农业法规和行业标准,从不同层面规定相应的休闲农业规范,从而推动休闲农业依法健康发展。一是制定支持整个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外部制度环境运作的法律法规,比如在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关于水土保持、山坡地保育、森林、环境影响评估、废弃物清理、水污染防治、文化资产保存、土地税、建筑等相关法规。二是制定土地利用、农业生产、农产品运销、价格与贸易、农民福利与农村建设以及农业研究与推广等规范。三是明确休闲农业项目的建设者、审批者与经营者在整个项目中各自的权利与义务,防止一旦发生问题在追责上互相推诿,体现休闲农业发展对周边环境友好和发展永续性的重视。四是制定饮水、如厕等细节问题管理法规,如休闲农场必须建立流动厕所和配备符合条件的饮用水,露天的公共场所必须提供消毒水等。五是休闲农业食品管理规定,加强休闲农业的食品卫生管理和食品安全管理。
三、科学制定规划,引导健康发展
1.科学制定规划
海南休闲农业发展要重视科学规划。要制定休闲农业近、中、远期发展规划,理清发展思路,确定发展路径,突出发展重点,设计主题鲜明,功能分区明确,景观搭配科学和基础设施完善的休闲农业,整合资源、规范发展。规划包括指导思想、开发原则、市场定位、项目设置、成本预算和效益分析等内容。制定海南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贯彻“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近期与远期相结合;以农为本,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二是深入调查研究和分析区位条件、地理特点、市场状况、客源分布、资源条件及周围环境条件,紧紧把握市场需求动态,结合农业发展实际和地区性特点,依托资源禀赋、文化特色和发展基础,发挥资源优势和地域优势,进行需求分析和市场研究,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观光农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合理产业布局,细化工作措施,制定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构建主导产业,科学、合理地开发农业资源和休闲农业产品,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树立和突出自身的特色,树立旅游品牌。三是规划要突出系统性、地域性、特色性、市场性、结构性、生态性、美学性、效益性。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地区保护壁垒,加强地区之间的发展合作,打造各具特色又优势互补的休闲农业产业带,引导海南观光休闲农业有序发展,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科学划分海南休闲农业的功能分区,搞好各市县休闲农业的功能定位,搞好休闲项目、基础设施和专门设施的规划布局。四是注重与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旅游农业发展长远规划相衔接,通盘考虑,循序渐进,分步实施。根据各地的资源特点、市场需求、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做好总体科学规划,进行功能科学定位,合理布局发展项目,有序推进、逐步完善,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高水平的建设原则,同时注重规划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严肃整体规划,立足眼前,着眼长远,提出长期、中期、短期的工作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分步实施,循序渐进,避免盲目开发和重复建设,防止恶性竞争。五是密切结合当前海南国际旅游岛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规划要与农业发展、城市旅游、城镇发展、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等规划有机结合起来,使休闲农业有机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充分发挥休闲农业作为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重要载体作用。六是结合当地实际,重视乡村文化资源的开发,挖掘文化内涵,突出乡村特色,突出农业特色,增强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七是充分考虑交通区位和休闲农业资源条件,考虑区域内休闲农业企业密度,按照地理区域、经济、环境及民俗等因素,准确选址,科学规划休闲农业企业的空间布局。必须在选址的基础上针对地形、土壤等做详细的分析后加以规划,包括不同的田地、产物、耕用地的使用安排,使整个土地有效的利用,成为真正的独特规划,吸引眼球。
2.合理利用资源
海南热带资源丰富,在发展热带休闲农业时,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资源特点和发展优势,合理利用当地资源,突出地方特色。贯彻农业生态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思想,切实促进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重视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 防止对生态环境和景观的破坏性开发, 强化对原生环境的保护。充分利用海南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根据休闲农业的特点,海南休闲农业项目建设应该选择在大中城市的郊区、生态文明村、江河湖海、黎村苗寨、特色农业基地、著名旅游景区的附近或是度假区周围,发展生态型、体验型、康体型、娱乐型等休闲农业类型,努力提高休闲农业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促进海南休闲农业健康发展。
四、发挥协会作用,加强行业管理
1.发挥协会作用
成立海南休闲农业协会,吸纳政府主管部门、科教机构、服务机构和从业企业等参加,把从事休闲农业规划、经营、服务、推介、管理、研究等工作者组织起来,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总结休闲农业实践,加强理论研究,引导休闲农业企业科学规划,制定行业标准,规范产业经营,市场化运作,注重信息服务,加强宣传,发挥行业整体优势,提升实力,扩大影响力,培育客源市场,形成海南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在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基础较好、已经成片开发的地区,应该鼓励其经营者成立行业协会组织,具体负责业务指导、宣传促销、会员培训、活动安排和受理游客投诉等。要积极引导工商和社会资本投资休闲农业,鼓励农民以土地、资金入股等方式参与建设,推进协作,提高组织化程度,实现休闲农业多元化、合作化发展。
2.加强行业管理
海南要积极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意识,坚持依法行政,努力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营造重商、亲商、富商、安商的良好投资氛围和安全有序的外部环境、人文环境。制定行业统一的管理标准,完善休闲农业的服务标准,明确各类农业旅游景区(点)的基本条件及配套设施的标准,统一各类旅游产品的质量标准,定期考核结合不定期抽查,对各类农业旅游景区(点)的服务进行评定,并予公布。特别是要加强对餐饮、卫生、环境等条件的监管,防止对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造成的负面影响。切实加强对观光农业发展的指导和服务,积极研究挖掘政策潜力,努力争取税收、信贷、用水、用地、用电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观光农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积极探索和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模式,逐步建立一套完善的观光农业管理协作机制,推进观光农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五、建立网络平台,加大宣传力度
1.建立网络平台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是传播最迅速、传播范围最广、影响最大、最省钱的宣传手段,
海南休闲农业旅游应该利用这一广阔的传播平台, 加强互联网宣传力度。要努力让网站成为展示海南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开展休闲农业旅游宣传促销和提升海南旅游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要对网络休闲农业宣传平台给予项目或经费支持,充分发挥其在信息发布,加强宣传力度,扩大影响方面的作用。
一是扶持建设好休闲农业电子政务网(海南休闲农业网)。网站应充分提供休闲农业相关的政策性服务信息,如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休闲农业点的规划,休闲农业的新闻、通知公告,休闲农业的统计数据,休闲农业旅游点的介绍等等。
二是扶持休闲农业专业网站(“乐活农业网”等)建设。专业网与政务网作用不同,主要提供休闲农业的交通、食宿及产品等信息,查询、预订是其最主要的功能。在网站中以图、文、音、像等多种方式,对海南的各个休闲农业点进行全方位的详细介绍,并提供精品路线、休闲农业点活动、休闲农产品电子交易、休闲项目预定、休闲交流社区等服务。扶持重点:确保网站内容常换常新,第一时间在网上发布休闲农业旅游动态信息;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休闲产品服务,激发人们休闲农业消费意识;开通英语、俄语、韩语、日语等外国语言网站,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了解、参与海南休闲农业旅游,服务国际旅游岛建设。
三是利用多种网络平台扩大宣传。除了通过在建立好的休闲农业政务网和专业网站上进行宣传促销活动外,还可以通过如海南农业信息网、海南旅游网等本地网站对海南休闲农业旅游进行重点推介。此外,可以在全国知名网站发布海南休闲农业旅游广告,吸引客源。与我国网络传播界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各家网络媒体进行合作,通过多家媒体共同推动海南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
四是发展休闲农业电子商务。实现休闲农业信息、产品在网上传递与接收、订购、付款、客户服务等网上销售,网上售前推介与售后服务以及利用网络开展市场调查分析、财务核算及生产安排等多种商业活动内容。发展海南休闲农业电子商务,可以充分激发休闲农业企业的多品种经营优势,同时可为休闲农业消费者节约信息搜寻成本、扩大选择方式等。大力发展海南休闲农业旅游电子商务,可扩大国内外的客源,提高知名度,优化海南旅游产业供应链,减少旅游销售的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从而规范旅游市场。
2.加大宣传力度
政府有关部门还要采取各种措施,利用政府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契机和宣传旅游岛的机会,通过公共关系,宣传海南休闲农业的形象,帮助业界做好休闲农业的宣传和促销工作。一是重视口碑宣传。大多数消费者在体验后会将自身体验经历、美妙的感觉传播给他人,这比广告更能产生信任感和认同感,因此,海南休闲农业企业要树立好的口碑,利用口碑营销进行传播。二是重视广告营销。加大休闲农业的推介和营销力度,摒弃“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重视广告的宣传,利用各种宣传媒体, 如广播、电视、报纸等进行宣传促销,并在广告中体现体验的场景、气氛及过程,让消费者身临其境,同时通过广告的播放提高知名度,争取纳入国内旅行商主推的旅游线路。完善与休闲农业相关的新闻发布、景点介绍、游区地图、线路推荐、住宿餐饮服务、住宿门票旅游项目预订或团购等网络信息服务建设,使游客做到“足不出户,了如指掌”。三是利用农村节庆假日, 组织观光旅游, 举办展览会和科普培训等活动进行宣传,精心策划各种具有广泛影响活动来造声势。四是继续加快示范基地项目建设,抓好精品示范,辐射带动,以起到宣传示范作用。五是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 通过旅行社等旅游部门加大宣传,积极引进客源市场。与周边景点、景区相结合, 极参与周边村镇的联谊活动,建立信息互动平台,集中力量,联合进行宣传营销, 吸引更多的游客,扩大旅游市场。六是加强休闲农业观光区域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海南省内公民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六、拓宽投资渠道, 完善基础设施
1.拓宽投资渠道
海南省各级政府要搭建融资平台,完善企业融资机制,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渠道多样化,投资效果显著化。一是各地要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大对观光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同时努力创造条件,放活经营机制,鼓励和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观光农业建设。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 特别是区域性基础设施应作为投资的重点。高度重视农业招商引资工作,注重“一资带三资”,通过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商资本开发观光农业项目。要积极创新融资机制,通过股权转让、出让冠名权、经营权等方式,广泛向社会各界筹集资金,进行观光农业项目开发。在政府加大建设资金的同时,拓展多元化资金筹措渠道,采取多种形式招商。通过招商引资,充分发挥民资、外资在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互惠互利,促进海南省休闲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二是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也应把支持休闲农业发展作为信贷支农重点。同时, 也要吸引国内外企业资金, 以股份制或合资经营等方式开发休闲农业。三是加大民间资本的吸纳力度,鼓励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民投资休闲农业开发。引进大型旅游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独资、参股、品牌连锁等多种形式,让更多的境内外、省内外资金进入海南休闲农业行业,有效拓宽农业投入渠道。
2.完善基础设施
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发挥政策优势,在制定支农惠农的政策措施和提供农业公共服务时,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结构等途径,加强休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在政府部门规划的统一指导下,加大山区道路、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改建的力度,充分调动农民投资积极性,重点进行旅游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旅游接待户的客房、厨房、厕所的改造。主要应做好交通、通讯、供水、排水、供电、环境治理、安全保障等方面的管理,并规范住宿设施、饮食设施、卫生设施、安全设施等建设标准要求,做到设施齐全,标准规范,健康发展,改进和完善休闲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政府引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思路,加快休闲农业各项功能建设,做到基础设施城市化,配套设施现代化,交通设施便利化,维护管理常态化,从而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保障。在努力创造优美舒适的条件的同时应该注意休闲农业设施的档次不能走高低两极端,既不能一味追求高档次,也不能过分地追求所谓的“原汁原味”;既不能忽视了舒适,也不能不符合卫生的要求,更不能低质量、低品位。
七、搞活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
1.搞活土地流转
当前,土地资源国有化使政府完全主导休闲农业的开发,政府直接或间接参与休闲农业用地的土地流转过程,主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价格,不利于休闲农业的发展。因此,海南各地要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土地向规模种植大户和休闲农业项目集中,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 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要准确定位政府的角色,强化政府在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形市场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职责,变强制为引导,变干预为服务,政府要从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上退出,有效地发挥职能,为海南休闲农业的发展创造积极良好的氛围。政府要坚持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出台体现当地优势特色的休闲农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建设标准和规范等,并将其纳入海南国际旅游经济发展整体布局。一是确立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休闲农业的发展关乎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民是依法享有和行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也是农村土地流转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因此,在推进海南农村土地流转中,应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改变过去通常在休闲农业中政府为了地区经济发展而征收农民土地的做法,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有序地引导和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推进海南休闲农业向产业化发展,关键是要完善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确立农民的土地流转主体地位,加强土地流转市场运作,形成以土地联合经营为核心的合作经营组织,建设休闲农业旅游基地,消解土地经营散碎对休闲农业发展造成的梗阻,实现土地资源的统一配置和休闲农业的集中管理,提供多方面、全方位的休闲农产品与服务,推动休闲农业的规模发展。休闲农业用地的开发必须遵循“合理开发、珍惜每寸土地的原则”,对土地用途进行严格的管制,在休闲农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下,允许合法的土地用途转用,严格控制土地流向,防止耕地资源流失和破坏。二是逐步建立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目前休闲农业开发地区大部分农民没有社会保障,农民所承包的土地就是农民就业、生活和养老的保障。建立包括农村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以及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内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才能真正为农民解除放弃承包地的后顾之忧,促进农业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实现休闲农业资源的高效配置。三是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运作体系。目前,海南的土地流转市场受到政府的较大控制,农村土地市场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都未形成。只有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才能够充分体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需要以价格为杠杆,通过市场化运作扩大休闲农业的规模,从而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降低土地交易成本。四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采用竞价承包、招标租赁等交易方式形成合理的土地价格,促成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为土地寻找到最佳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五是通过休闲农业土地市场资本化吸引更多投资。当前我国的休闲农业资源并不具备资本属性,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可以使土地资本的价值得到衡量,使依托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休闲农业资源转化为一种可聚集、可流转、可抵押的资本,而吸引更多国内旅游产业资本、房地产业资本、工业资本以及国际投资资本。六是加快发展中介服务组织。土地流转中心等服务组织提供休闲农业开发的土地供求信息、政策、法律咨询、合同签订、价格协调、纠纷调解等服务,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交易平台,按照市场供求关系合理确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价格标准。
《海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若干规定(草案)》已提请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将为休闲农业的土地经营权流转提供保障。《规定》提出要进一步规范海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成员合法权益。同时,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双方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完善流转合同的具体内容、备案、示范文本制作的要求,增加保护农民集体利益和遏制村官腐败。
2.实现规模经营
海南省休闲农业走企业集团化道路,是缓解日益剧烈的市场竞争压力和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一是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和扶持休闲农业开发经营主体。要扩大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范围,围绕培育适宜当地的休闲农业优势产品和项目,在科学的生产经营规划指导下,通过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单位、组织和个人来参与海南农地的流转,利用承租的土地进行休闲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另外,对规模经营休闲农业的龙头企业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适当倾斜,以规模经营休闲农业作为支持的重点,改善信贷投向和降低利率水平,设立专门用于休闲农业产业和综合开发的专项资金补贴和奖励,对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或经营大户进行补贴和奖励。二是通过企业重组与整合,实现经营规模化。企业进行重组与整合,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核心竞争力,降低成本,实现企业规模经济和网络经济,主要采用虚拟企业、外包、企业集团、战略联盟四种形式。海南省单个企业规模和产品类型都十分有限,各类休闲农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不同,依据市场需求,休闲农业企业可以通过控股、参股、契约等方式整合休闲资源,与其他竞争性或互补企业组成一个虚拟式的企业集团,各自分担整个项目的一个或多个子任务,共同为消费者服务。休闲农业企业也可以采用外包制与代理企业签订合同,非核心的业务外包给代理企业。这种形式能降低外包企业的交易费用、生产成本以及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代理企业则能发挥其专业化优势,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并扩大自己的规模。休闲农业企业也可以股权或契约的方式,选择与自身休闲产品互补、企业间可融性高以及市场潜力大的其他企业建立战略联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