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因为眼睛生病,在22号完成了一次评文作业之后就停下来了。24号,看到评文群里小伙伴们陆陆续续开始交作业谈自己的评文感想,觉得自己也有话要说,不由地手痒痒。于是我就忍着眼睛疼,打开电脑,写下这一篇感想。
说起来,进入到成语组已经两个多月,和小伙伴们一起写成语的日子过得忙碌而充实。后来在晋级的同时又被选入评文组,我真是感觉到十分意外。
其实在评文组成立之前,小组就已经组织了一次评文活动,小伙伴们给同组学员写的故事提意见和建议。当时我发的一篇故事被小伙伴们评成了大花脸。但是说真的,当局者迷,自己写的文章自己看不到缺点,经小伙伴们评论修改过的文章真得好了很多。
21号晚上进入评文群,我先打开组长分享的链接听了课,当晚在星球看了三四篇文章并做了点评,因为时间问题和自己的身体原因没有完成当天的作业,第二天花了近四个小时进行评文。
22号开始评文时,很多小伙伴们已经完成了作业,我打开的大部分文章都被伙伴们评论过了,看了大概十五六篇,评论了十多篇。整体反响还不错,被我评论过的大部分作者态度都十分友好。一圈评论下来,我还增加了几个粉丝,有些作者不但关注了我,还认真地改了稿子特意回复我,这让我很开心。
一天的评文完成之后,总体的情况如下:
最普遍的问题就是刘主编反复强调的“的、地、得”的用法,出错率特别高;然后是标点符号的用法混乱;最后是句子成分缺失,少主语或者乱用短句。反观自己的文章,虽然在这方面已大有改善,但是并未完全杜绝。
有些文章主题和内容偏离。当时看到一篇文章主题是写一个农民的逆袭经过,但是文章却对农民几次失败的创业经历浓墨描写,反而对最后成功了的事业一带而过。其实我们在写成语故事时也有这一类问题,在与成语无关的牵扯中叙述过多,最后偏离了主题。
在评文过程中,还有一篇文章的问题出在口语化。这个作者应该是西北地区的人,文章中用了大量西北人惯用口语化词语,读起来很费劲,估计南方的朋友根本不知道文章到底在说什么。反思自己在写故事时的口语化,有时候,我们过于在意口语化这个形式,忘记了读者(尤其是故事的读者是孩子)是否能够理解。
由于只完成了一次评文作业,再加上自己确实水平有限,能说的似乎并不多。但聊胜于无,在点滴中反思进步也是收获吧!
一天的评文之后回过头来,我自己已经修改过的文章又贴了好多热心的小伙伴们的评论,最终竟然让我有了推倒重写的想法。
对于评文,其实我还有两个疑虑,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在写作微信群我看到有作者说,简书突然出现了好多评论者,有一些人根本没在简书发过文,还有一些感觉像是在完成任务。这种说法让我很不安,希望我的评论不会给大家这样的感觉。
说实话,评论的时候心里很忐忑。因为自己始终觉得水平不够高,给别人评论很怕说的不对引起作者的反感或者怒怼,所以在评论时尽量用客气的方式去提一些建议或意见。
另一方面,我觉得现在的评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上打击了新手作者的写作积极性。因为原稿发上去之后有很多评论很正常,但是经过二稿甚至三稿之后评论区还是源源不断的修改意见,我想或多或少会影响到作者的写作热情。但是,我们也该承认,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个方面不知道有没有办法权衡调和呢?
刘主编说过,写作是一件需要在学习中不断精进的事情,是需要耐住寂寞一直坚持下去的事,不能太功利。反思自己,在写作的路上有些太心急、太急躁,当然也很功利。希望自己能调整好心态,和小伙伴们一起,在这条路上心无旁骛地走下去。
因为自己生病,所以作业写得仓促,但我只是想通过这篇文章说出心里的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