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省时36计·第2.1讲课后实践】
这是2018年12月10日“崔律精时力之高效省时36计”系列第2.1讲的课后实践。
<实践事项>
今天做任何事之前,都问自己:这个任务可以不做吗?
<实践日志(记录)>
1.我在本讲中的收获:
(1)范丹燕提到的分区、分类不清很可能是边界不清。这也让开始反思自己的问题所在。貌似是感觉很多东西都搅在一起。有机会可以拆一下MECE原则。
(2)定标准的思维,很受启发,如果做任何事之前,都想一下,要达到什么标准,那边界是不是会更清晰呢!
(3)时间分配:时间,分为无事做和有事做,有事做又分为低效和高效,高效又分为低价值和高价值,而高效做低价值的事情,无异于南辕北辙。进而引出二八法则。
(4)做减法之二八法则,又名帕累托法则。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尽可能减掉那80%。
(5)做减法之问自己:这个任务我可以不做吗?进一步探索答案,还可以问自己:这个任务对我重要吗?对公司重要吗?如果不做,后果会怎样?如果做了我能收获哪些?
德鲁克:世界上最没用的事情,就是高效的完成多余的任务。
(6)常见的冗余任务,不必要的会议;超越界限,主动或被动接受请求,做不属于自己的事情(下属、同事、家人、孩子)。这种事情感觉经常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以前总觉得是自己不好意思拒绝,现在看来是自己没有厘清界限。
(7)做减法之拒绝不情愿:做事之前,要么选择“是”,要么选择“否”,避免消极思维产生的“不得不”的想法,如果必须做的那就选择是,然后想办法做好就可以了。
2.我今日减掉的任务:
(1)这个不是减掉的任务,而是选择做的事情,上午准备一个工作上要用的PPT,但内心有些不想做,但又必须要做的事情,开始想应付一下好了,学了今天的内容,想既然选择了“是”,那就尽量做好吧。
(2)今天原本要去送一份资料,虽然离的不远,但来回也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于是问自己,这个任务可以不做吗?有其它方式吗?最后决定快递邮寄资料。
(3)今天在实践的过程中,突然想到<用“记忆”看世界>这个点,不禁想问,为什么每天做的事情,都能关联到当天的实践呢?有没有被锚定的成分呢?当天实践过后,然后呢?所以关键还在自己,如何能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才是自己应该考虑的。
3.我的疑问(周六答疑) :
4.其他想说的话(如有):
小确幸: 日志上墙
(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