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倒回70年代,计划生育这词衍生的年代,还没执行开来。家家户户基本都是三个五个的孩子。
生产力落后的年代,父辈们忙着为一家人的生计忙活,谁的家里都是一群散养的孩子。我也就有了姐弟四人。
哪里有什么亲子的思想,最多的就是,给孩子吃饱穿暖就是幸福与骄傲。常常粗线条的交代为了将来进城生活,好好学习。你看谁谁家的考上了人民大学,将来都不用种地了,吃香喝辣的。
在东北,母亲被称作南蛮子,是对于地理知识的一知半解,其实母亲的家在苏北。母亲到东北既有历史原因,也有家境原因,不然好端端的一个城市大姑娘,怎么就到了苦寒的东北农村。
母亲是个要强的女人,洁身自好,在落后的年代里,走出了略高于同龄人的路所以家境富裕。
母亲是个不幸的女人,14岁丧母,亲人们对她一个女孩子是冷漠的。所以她爱我们的方式也特别,我们不敢撒娇,也不敢对她哭闹,只有明事理的讲对错。从不记得我拥抱过母亲,说过一句不严肃的话。
午饭时间,听到楼后面的园子传出母亲的声音,忙开了窗,欢喜的对话。
叨叨声里,菜园子不弄就荒了,菜你也不吃,都便宜你姐了。
其实说话的空,邻人还提了一大塑料桶的蔬菜而去。辗转着心思,派了我两颗大菊花菜。
其实我担心她不肯多要钱,怕她种的菜不够吃。而她担心我不喜欢吃菜,所以不敢给我,怕我嫌弃。若不是邻家大嫂聊天说我不喜欢吃白菜,我还不知道如此。
母亲把摘的干干净净的两颗菊花菜放在了我家的门口,死活不肯进来,说有病毒,又说脚上脏,远远的说几句话就下楼了。拐角处消失了母亲的身影。
我耐不住回想从前的点点滴滴,养儿防老是那个时代根深蒂固的思想,所以即使拆迁款都给了儿子大部分,就算去不了自己全款买的房子,也不愿住到我们女儿家里来,不能一口锅吃饭。那层隔阂渗透到她的骨子里。
不曾拥抱过母亲,她的爱我却看得懂,岁月的沧桑烙印在她心上,她觉得亏欠式的不得不接受女儿的帮助,让她越发不敢麻烦我们。而理直气壮的要求儿子却只能是期待。
真希望有一天,她老糊涂了,不再计较这些,吃着我做的饭菜,住着我铺的床,乐呵呵的无忧无虑的活着,笑的像孩子一样的无忧无虑,而不是现在表面上的开心,内心里的孤单,她以为我看不懂,我只是不说破。
或许用现代人的思维,母亲的爱不完美,比如重男轻女,养儿防老,但在她成长的历程里,她努力做到了完美。
心里祝福妈妈,不求你给我荣华富贵,只求你敞开心扉,把我的家当成你自己的,嫁出去的女儿不是泼出去的水,只要你需要我也是你的肩膀,也是你的依靠,我不能弥补你年少的温暖,却可以让你老有所依。
母亲的菊花菜这一年母亲75岁父亲79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