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的过程中,大家是不是常常对于某些事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完全不知道;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背诵记忆的内容毫无逻辑可言的话,记忆起来就会非常慢……
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我们的讲话是不是很没有条理,东一榔头,西一榔头,听你讲话的人完全知道你要表达的重点是什么,你说了半天,他最后问:“所以呢,你想表达什么,重点是什么”
如果你被以上问题困扰良久,那学习结构化思考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你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结构化思维。结构化思维指从整体思考到局部,是一种层级分明的思考模式。就是借用一些思维框架来辅助思考,将碎片化的信息进行系统化的思考和处理,从而扩大思维的层次,更全面地思考。而结构思考力是一种通过结构化的方式进行思考的能力。
那我们应该怎么训练结构化思维呢?
1、由下到上
看过《金字塔原理》的人应该都知道这种思考模式。根据《金字塔原理》“任何事情都可以归纳出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可由三至七个论据支撑,每个一级论点可以衍生出其他的分论点。”如此发散开来,就可以形成了金字塔结构思考方式。
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a.尽可能列出所有思考的要点 b.找出关系,进行分类(找出要点间的逻辑关系,利用 MECE 原则归类分组) c.总结概括要点,提炼观点 d.观点补充,完善思路 e.*MECE 原则:Mutually、Exclusive、Collective、Exhaustive。 f.相互穷尽,不重叠。完全穷尽,不遗漏 g.先发散,后总结。
2、由上到下
其实这种思考方式大家并不陌生,和高中老师教我们写议论文的方法是一致的:首先你要在开头就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分论点进行阐释,用论点+论据支撑进行议论,论点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并列,也可以是层层递进,最后对文章进行总结和升华。
结构思考力的原则有哪些呢?
1.结论先行
每次表达的时候只支持一个中心思想或者核心的观点,并且出现在开头的位置。结论是一个总结性的判断。在不同的场景下,可以用观点、判断、主张或者见解来代替。
比如很多西方人讲话,都喜欢把最重要的话先讲,把无关紧要的话后讲。这样沟通的效率就很高,听你讲话的人,你一张口就知道你要表达什么。而我们中国人讲话,大都喜欢把重点放在后面,前面一大推论证,最后才来一句“所以……”,“综上所述……”
结论先行是对自己时间的尊重,更是对他人时间的尊重。
2. 以上统下。
每一层的观点都是对下层观点的总结与概括。而下一层的观点都是对上一层的进一步的解释说明支撑。
以上统下包含三层意思: 第一, 你要有个清晰而明确的论。 第二, 针对这个结论,你要有充分的理由或者依据。 第三, 结论和理由之间要形成非常严谨的对应关系。
就是观点与观点之间要有逻辑,不能用A来证明B。
3. 归类分组。
不同范畴的信息,要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分为不同的信息组。
比如要记忆某某历史事件的影响,可以分类为:对当时的影响,对后世的影响——纵向;对本国有何影响,对世界有何影响。——横向;等等。
4. 逻辑递进。
信息很多的时候要按照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列。我们的大脑把具有相似特点的事物进行分类,就会特别容易理解和记忆。
逻辑递进的三种顺序:
第一种,时间顺序或者流程顺序,按照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的顺序;
第二种,结构顺序,强调组成整体的部分,遵循什么原则对它们进行排序。
第三种,重要性顺序,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来排序。
希望我们慢慢掌握这些方法,让我们在分析问题沟通表达的时候清晰、准确、高效,而且富有逻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