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637期【教师随笔】

第637期【教师随笔】

作者: 三人行语文工作室 | 来源:发表于2020-11-23 08:38 被阅读0次

监考随想

        文/韩月娥

        不知各位同仁,是否有过这样的同感?每每监考的时候,都觉得是想心思的最佳时候。平时工作太忙了,一天多则6节课,少则2-4节课,加之备课、判作业、两操活动,学校布置的各种琐碎小事,从早到晚,马不停蹄,没时间想心思,没时间梳理问题,情绪似乎慢慢淡化,像一堆来不及整理的东西一股脑儿塞进袋子里没空理睬。睡一觉,又一天新的开始,久而久之,似乎自己忙的都没有心思了。 两个半小时的监考,下发试卷、答题卡,待学生粘贴好条形码,检查无误后,便只能呆呆地坐着。这时候,不能看书看报,不能做题,不能过多走动,只能干干净净地坐着或站着,所以安安静静地想便是最好的事情,总算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闲”。想不知愁味的青春年少,想欲说还休的尘封往事,想跌跌撞撞的个人成长,想深陷谷底的风雨挫折,想不期而遇的美好温暖,想自己的教学得失,想自己的文友团队,想自己的育儿历程,想自己的班级管理……凡是可以想到的,尽可以想个彻底;凡是埋在心里没空想的,尽可以天马行空地想。想过去,想将来,想一切的一切。两个多小时,足够你梳理一个段落。过去的已然过去,不必追究;把握当下,才是今后努力的重点。思绪慢慢收回来,我的想落在了三个焦点上。

        我在想自己的读书生活。10月份我们团队举办的《朝花夕拾》读书会,我受益匪浅,自愧不如。读书会上,孩子们思维活跃,畅所欲言,涉及面广,探讨度深,表达力强,在孩子们畅所欲言的表达中,我们对鲁迅的生平了解慢慢清晰起来,串成了一条时间线;在孩子们个性化的解读中,书中的人物慢慢鲜活起来,仿佛从书中跳出来,走过来一般;在孩子们积极活跃的思辩中,书的世界变得精彩纷呈,我们与经典的距离慢慢拉近。这些可畏的后生们,将读书活动推向了一个又一个小高潮,将读书思考推向了一个又一个新天地。回头来看引领他们的四位老师,更是大量储备素材,精心设计问题,熟读精思全书,充分调动孩子们的求知欲,活动引领得心应手。试想,如果没有老师对名著的深刻解读,哪来课堂上的驾驭自如?如果没有孩子们对名著的深入思考,哪来活动中的精彩展示?这次活动,但凡参与,总归让你“见多识广”,满载而归。回头反观自己,书也看过不少,大多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不求甚解。要我说说其中的深刻见解,总归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看是看过,看的不深,看后不思,所以很难从书中读出自己来,读出生活来。此次活动,让我如醍醐灌顶,今后读书,切不可草草了事。

        我在想自己的教学得失。同样的课,上过好几次,到今年来上,仍然是思路不清,需要重新来理。我不禁要问自己,之前上的时候难道就没总结一下,反思后重新梳理一遍?我脸红地说不出话来。在一些常教的经典篇目上,为什么不可以深入钻研,集思广益,筛选整合,做一些“一劳永逸”的事情,来年便可以腾出时间来再做深加工。在对学生的写作指导上,为什么不动动脑筋,做成训练系列,而是随意性很强,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呢,难怪学生写作水平难以提高。很多时候,常常是像猴子掰玉米,边走边丢,边做边丢,不成体统,不成系列。所以,回头走第二轮时,又得从头来做。今后,应该把功夫用在平时,做过的事情要善于整理,善于整合,保存下来,形成系列。平时多这样去梳理,来年定会省出更多时间来做进一步的提升。

        我在想自己的班级管理。时隔几年,再次担任班主任工作,我的思想有了很大转变。之前对学生,指责批评的多,宽容理解的少。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地学会了,俯下身子来去听听他们怎么说的,怎么想的,也就不想再大动肝火了。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学问。一味批评指责不行,一味纵容包办更不行,它需要耐心、爱心和宽容心。班主任需要成长力,才能带动班级更好地成长。有时候多发觉孩子们的闪光点,大力“扬长”,驱动孩子们的内动力,也许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今后,在班级管理道路上,需要加强学习,希望能找到一把班级管理的“金钥匙”。

      思考让人变得冷静,思考让人看清方向。两个多小时的沉思,让我收获了很多。人不能拒绝的是成长的路,不能停滞的是思考的路。我想,只要用心走好每一步,生命中每的一天都会很精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637期【教师随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zlm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