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美学,吴宇森
原创:V看片
在华人影视圈里说暴力,有个人绝对不能不提,吴宇森——暴力美学么!(“暴力美学”这一概念,似由西方影评界首次提出。待考证)
在中国文化圈中,于文艺作品中表现与暴力相关的内容,自从《水浒》之后再到吴导,中间多少出现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电影中的武侠片及以李小龙为代表的动作片,虽不如后来那般鲜血四溅,但也是要见血的。到吴导这里,影片中渲染暴力的篇幅大大参加,由此改变了观众的欣赏口味:看别人喷血厮杀竟这般过瘾。
毕竟是中国人,吴导影片的主题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义”。当然,吴导表现的义与儒家五常中的“义”不同,而与《水浒传》里面兄弟间的义气一样。同样的“义”却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一直存在着明暗两种内含。这恰恰也与中国文化的一明一暗不谋而合。
虽然都是源自中国文化,但吴导电影里善恶分明、快意恩仇,到底不如《水浒传》深刻。但这并不妨碍其电影的好看。绝无贬损吴导之意,恰恰相反,在我眼里吴导向来踏实拍片是位真导演。随便拿一部电影就去和四大名著一较高下,也太不厚道。
两相比较,《水浒传》的暴力是冷的——冷血冷酷;吴导电影则是热的——热血热肠;《水浒传》的暴力是暗的,需要读者去感受;吴导电影是明的,直接展示用不着想象;《水浒传》的暴力是静的,武松杀张都监全家时只说了一句话;吴导电影是喧闹的:枪声、爆炸、惨叫、嘶吼;《水浒传》的暴力画面是清冷黑白的,字里行间少有血、红之类的字眼;而吴导电影的画面是绚烂的,除喷溅的鲜血外,还有爆炸的火光、枪械的幽蓝。《水浒传》的暴力是残酷的,给人以冰冷的快感;吴导电影的是美的,给人以享受的快感。
总之吴导影片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原本火爆甚至血腥的场面表现得不仅好看,甚至浪漫——让人看过之后觉得拿着枪杀人是件很酷帅很惬意的事儿。这就是被评论界所定义的“暴力美学”。吴导电影中表现暴力之美的手法很多,其中不少为其首创,后被好莱坞无数大片借鉴。
如,主人公开枪必直伸手臂,据说这在实战中是极不切实际的射击姿势;
如,两人面对面以枪互指着脑袋,镜头做360度旋拍状;
如,主人公满身血污地走向镜头,慢镜头中背景是爆炸的火光。主人公竟头也不回;
另外还有枪战地点总在教堂,而且常有鸽子出现。反正看多了吴导电影,每次经过教堂或是见路边孩子喂鸽子时,我便不由缩头快走——生怕突然间会枪声大作。这当然是吴导的反衬手法,将和平与暴力的事物安排在同一画面中,给观众以强烈冲击。
此外,吴导还创造成了一系列在运动中射击的方式:身子跃起,边飞边开枪;躺在地面上的滑车上,边滑边开枪;俯在楼梯扶手上,边俯冲边开枪……如果较真,片中枪战情节中自然有大量夸张不实的成分。但这并不妨碍吴导电影的好看,而这些夸张也在观众接受的范围内。因此看吴导的英雄们开枪杀人,已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业余活动。
吴导对其他导演表现暴力,无疑产生了重大影响。如美国的奥利弗斯通、大卫林奇,日本的北野武、池池崇史,在他们影片中大量的暴力画面里,我们不难看到吴导的影子。
可惜近年来吴导几乎销声匿迹。多年前先是从香港去了好莱坞,拍了《断箭》、《变脸》及《碟中碟2》。可说是达到了吴氏暴力美学的巅峰,这当然也得益于好莱坞强大的资金与特效技术的支持。中间吴导沉寂了相当时间,于2008、2009推出两集的《赤壁》。不说了,呵呵……
以我理解,吴导其实想借《赤壁》完成自己风格上的突破——暴力了这么多年,而且在美国也将这一风格推至了几乎不可超越的高度。再拍下去,你不烦观众也烦了。只不过这次突破并不成功。但即便如此,无可否认的是吴导经典作品已在电影史上占了一席之地,同时作为导演他也值得影迷们永远致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