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087008/b2de6d462152053b.png)
作者跟我们聊了些什么?
最近读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叫做《清醒思考的艺术》。在这本书里,作者向我们例举了52种思维错误。每一篇作者都会指出一种思维错误,然后通过举例、对比、分析、概括的方式呈现给我们哪里出错了,并且在篇末还给出一点避免这种思维错误的建议。
全书读起来,有些思维错误显而易见,在生活中我们也可能有过类似的经历,会觉得感同身受;有些思维错误我们可能从未觉察过,读起来也有一种醍醐灌顶的快感。
想了解思维错误这件事情,不如我们先聊一聊什么是思维,思维错误是如何产生的。
什么是思维和思维错误?
思维是以感知觉为基础,借有已习得的知识和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抽象和概括,形成概念、推理和判断的心理活动过程。这里的思维定义指的是一种狭义的思维,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逻辑思维。当然我们思维还有很多其他的形态,比如说形象思维,与感受和体验有关。本书谈论的大部分是指逻辑思维。
那么思维是如何出错的呢?从思维的定义我们就可以看出,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了偏差,都有可能陷入误区,如已习得的知识和经验不准确,不完备或者思维的方式产生偏差。
比如作者在【认知失调】这一篇例举了伊索寓言里小狐狸摘葡萄的故事:
一只狐狸偷偷地靠近一棵葡萄树,渴望地盯着树上熟得发紫的大葡萄。 它拿前爪撑着树干,伸长脖子,想摘几串葡萄,可葡萄太高了。它恼怒地想再次试试它的运气,它纵身跃起,但扑了个空。第三回它 用尽全身的力气一跳——又扑空了,它背朝下摔在地上,而葡萄树连一片叶子都没有动一下。狐狸耸耸鼻子,说:“ 我觉得它们还没熟透, 我不喜欢酸葡萄。” 它骄傲地昂首走回了森林里。
在小狐狸的经验里面,熟透发紫的大葡萄是很好吃的,不然它去摘葡萄做什么呢?它或许可以尝试其他的方法继续摘葡萄,或者干脆承认自己没有能力摘到葡萄因为实在太高了,可是它最后得出的结论不失因为它没法摘到葡萄而放弃了而是它不喜欢吃酸葡萄。原本的初衷和结论出现了不一致。小狐狸的思维方式出现了偏误,它规避了自我能力不足这个制约。
如何减少思维错误?
作者很诚然的说,在生活中保持绝对的理性是做不到的。我想,这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了,不然生活该多没有趣味啊。
有些思维错误,就算我们有,对生活也没有什么大碍。不过有些思维错误如果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就得好好思考一下了。比如像【认知失调】这种误区,就有点自欺欺人的心理,它会阻碍我们的成长与进步。
那么如何减少思维错误的发生呢?作者在【确认偏误】有提到:
确认偏误倾向于这样诠释新信息,让它们与我们现有的理论、 世界观和信念相兼容。 换句话说:我们过滤掉与我们的现有观点相矛盾( 因此被称作反驳证据, 不过它缺少合适的德语表达)的新信息。
谁都不喜欢自我建立的信念被攻击的千疮百孔,【确认偏误】不失为一个检视自己思维的方法,提高自我的觉察能力,尝试换位思考,找出反驳的证据,干掉自己已建立的理论,进化自我的认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