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与老友饮酒,没有读书,也没有写作。有一份内疚感出现了,像做错事的孩子希望得到上帝妈妈的宽恕,想弥补什么似的急于行动。探索一下,底下是不安全感,它产生的焦虑诱发了盲目行动意愿。我怀着好奇心感受这份不安全感,觉得它与童年有联系。那时,某些需求没有得到适当的回应,我感到痛苦,可我太小,无法面对。于是,自保机制促使我否认真实的需求,而逐渐形成了一套虚假的反应模式,从此,我的某些生命就迷失在这些潜藏的反应之中。这就是潜意识,生命的阴影面。
感谢弗洛伊德,他为人类探索内在提供了理性方法——心理学,让人们知道我们的常态意识只是冰山一角,有更广泛的空间——潜意识,等着我们探索。
感谢荣格,将意识从个人层面提升到集体层面——产生了“原型”的概念,于是传说的“神”出现了。
感谢马斯洛,对自我发展规律的精准述,“自我实现”这个词语在当今世界已经耳熟能详,它道出了个人在集体中的良好发展状态。更要感谢的是,在马斯洛晚年,他超越了自我实现理论,提出了更高的意识层次——与万物合一的超个人层次。这与东方的“道”不谋而合。于是,西方心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不可避免的融合了,在西方世界,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的灵性热潮显示了这个趋势。
于是,心理学第四股势力出现了——超个人心理学。它要将人类从“自我中心”的倾向中解放出来,变成以“全人类”为中心,继而以“众生”为中心。这是真实的自由和解脱,上帝之“爱”在每个个体上显现,每个人都是佛陀。这不是美好的幻想,是真实人类演化趋势,高级别的意识必将取代较低级别的意识。
我了解的超个人心理学代表人物有:阿玛斯、肯-威尔伯、克里希那穆提、杰克-康菲尔德。他们不仅是心理学家,也是心灵导师,有的是禅师,我正读的书既是其中一位的《阿玛斯开悟自传》(又名《璀璨的暗夜之旅》)。
读书分享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