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笔记建立连接只要把握一个原则,就可以事半功倍。
原则:
一定要着眼于自己正在研究或感兴趣的课题,千万不要孤立地看笔记。
新的笔记与自己要精进的领域有什么关联,而不是漫无目的记录,应该不断地思考与我们精进的领域可以产生怎样的联系,而不是表面看他们是否有联系。
这里要特别强调积极主动,很多时候,我仅仅只是蜻蜓点水的思考了一下,它是否能应用于我目前正在精进的领域,这样的思考深度,绝大多数是结果是“没有关系”,于是不了了之,如果这个时候稍微往深入,多问一些问题,也许就能找到他们之间的联系。
比如我今天在看李参的《个人知识管理实践指南》做了一张卡片:
《晨间日记的奇迹》一书中的九宫格日记法影响了很多人。这种记日记的方法告别了传统的流水账式的记录方式,让写日记从一个“写作题”变成了“填空题”,从形式上降低了写日记的难度。
按我平时的做法,在录完这张卡片之后,在重要的地方加粗或者高亮,打上标签之后就雪藏笔记系统里,等待激活,不会想着要去做更多的连接,但是当我问出“这张卡片与我目前精进的领域可以产生什么关联?”时,我突然联想到了卡片笔记写作法。
「九宫格日记法」不正是「卡片笔记写作法」的变形吗,一个个宫格就像一张张卡片,“填空”与写卡片一样,目的都是为了降低写作的阻力,持续写日记,写卡片。
这便是往前多想一步的意外收获,以前我老觉得卡片之间很难找到连接,现在我知道是什么原因了,是因为我懒惰,我不肯往前多想一步,是我没有问出那个问题。
有时我自己也会动摇,类似上面所讲的「九宫格日记法」与「卡片笔记写作法」之间有关联,那又如何呢?在这个例子当中,确实并没有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但是却有一个好处,就是让我对「九宫格日记法」有了更深的印象,因为它连接到了我最熟悉的知识(卡片笔记写作法),所以它能够瞬间被我记住,而且记得很牢。
这里有一个生理学的知识,大脑中一条神经元与其它神经元之间的链接越多,记忆越牢靠,也就是说,我们新学到的陌生知识与我们旧的熟悉的知识连接越多越紧密,大脑就越快越牢地记住新的知识。
今后记的新笔记或者对旧笔记的回顾过程中,一定要问自己,“这张卡片对目前精进的领域或者正在进行的项目有什么联系?”这种训练多了,链接能力强了,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拥有了“举一反三”的能力,目的也是让这个知识点,能够尽可能多地解决问题。
changelog:
日更第55/100篇,耗时30min,使用1张卡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