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邻家有小妹
张寅生,一个英俊、干练而善良的小伙子。他的为人自小一直很低调。妈妈因为他漂亮而在他幼年时一直把他当作个“洋娃娃”来打扮他。那时候,他幼小而不懂事,他妈妈刻意要把他打扮成“一个漂亮的小女孩”,显摆他,他不懂得这种做法对自已会有多大的伤害。只能由着他妈摆布。
但张寅生自己却从来不以此来高调显摆自己。他对人友善,说话和气又有礼貌,倒是更添他的几分可爱。镇上的每一个大人都喜欢他,常逗他玩。但却有许多同龄的男孩不喜欢他,恨他,常常在暗中捉弄他!因为所有的大人只要自已家的小屁孩调皮,捣蛋,不听话,总会把张寅生拿出来和他们作比较。
而张寅生性格温柔,吐谈文雅,更是显得自己与这身女娃娃打扮十分契合。长此以往镇上的人们都只记得镇西有一个“漂亮的小女孩”。而镇东的二雅自小没有闺密,后来常与张寅生在一起玩了,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她的“好闺蜜”!
张二雅和张寅生在一起,常常使她更感到自已有一种“男子汉的气魄”。她对张寅生一直都是直呼其名,大大咧咧,处处呵护着张寅生,绝对不让别的男孩随便碰他一个指头!
张二雅在某种程度上明显地显示出她的某些特点:相貌活脱是其母的翻版,性格完全得到其父的遗传!
所以,张二雅的性格对天天与她形影不离的张寅生的性格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在潜以默化中张寅生的性格正逐渐偏离了它该有的方向:少了点应有的阳刚之气,多了点阴柔之美!
十多年的同学生涯,张寅生和张二雅一直都这样一起上学,一起玩,一起分享各自的美食,一起谈论着彼此对生活的感受。直到他们读初中二年级那年,张寅生的近邻出现了一个“杨三妹”,张寅生的生活才出现了异常!
实际上,在张寅生读二年级时家中就发生了重大的变故:那是文革开始后的第二年,张寅生的父亲因“站错了队”而挨了批。结果导致了他父母的离异。母亲只身离开时,声明放弃一切财产只要自己的“宝宝”,但最终在其父亲坚定的态度下,他母亲最后只好放弃对张寅生的监护权。因为他父亲对她说:“我宁可拉着儿子去要饭,也不会把他让给你!”这种情况下,即使母.亲的心头在滴血,也只能放手!
张寅生的父亲这些年靠着自己每月打了折的工资勉强地维持了父子俩的生活,只不过张寅生除了每日三餐,额外消费没有了。但他的密友张二雅从此自己家里有了零食,她总是从家里拿出来两份,其中一份都是她暗中塞给张寅生的。二雅的父亲心知肚明也得装作没看见,或者假装糊塗,因为他不忍让自已的宝貝难堪和伤心。只有大雄却要大惊小怪地嚷嚷:“一个姑娘家,吃这么多?胖了没人要!”二雅总是白他一眼:“你管得着吗?”张大雄只能张口结舌!
邻家小妹杨三妹就在张寅生家的斜对面。她家是农户,而且不是当地人。是三年前随着改嫁的母亲来到了横塘镇的。
继父张拐子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户和老光棍。原来张拐子在早年并不瘸,还有一手独门绝活一一一骟猪。此活会的人不多,需要的人不少。有一日活多,做完后急于赶夜回家,恰逢这夜只有稀星不见月亮,张拐子从两丈高的山坳背上摔了下来,回家后没有及时医治,以为躺几天会好,结果下床后发现腿瘸了,肌肉慢慢萎缩了,走路也走不稳了。从此被人叫做“张拐子”。
张拐子从事的骟猪活是个技术活,也是个力气活。他瘸了腿,站不稳,哪有力气擒猪绑猪?所以,找他骟猪的人没有了,人也就废了,生活也就没有了主要来源。就是在生产队里干活也抵不上一个妇女劳力強。
其父母在时,张拐子的生活勉强凑合。但却找不到相好的。父母走了,他只是半劳力,生活就困难了,只能常靠生产队接济一点,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贫困户!
镇上一个外省远嫁而来的老妈子,帮张拐子从自已老远的故乡拉来了一个中年寡妇。这寡妇刚死了男人,偏偏只养了个赔钱货丫头,寡妇的男人也只是个寄生在她娘家的孤儿出身的帮工学徒,在世时,主家因缺少经济来源,需要他帮着养家。所以只把女儿嫁给他,不算入赘女家。因为女家还有一个小儿子。
现在赚钱的男子病故了,自家的儿子也长大要成家了,当家老太拗不过小儿的执意坚持,欲把自已的女儿和外孙女往外推腾空房!就出现了寡妇携女再嫁。这个随嫁小女孩她就叫杨三妹。
镇上的老妈子看到张拐子可怜,也很欣赏他没钱也绝不做那些“偷鸡摸狗营生”的好品性。敬佩他人穷影不邪!同时知道那寡妇也实在没有去路,至少张拐子有个立足点,有口粮吃,加上自已远嫁他乡有个近邻的同乡说说话也是一件美事。所以,老妈子两头斡旋,竟然成功!
哪知张拐子也是一个命中注定无多大艳福的人。过门才两年,竟然一命呜呼!留下杨三妹母女俩在他乡苦苦支撑。这两年家中的活儿幸好有斜对门停职赋闲在家的“张大官人”不时地帮上一把,令杨三妹母女感恩不尽。
这些事张二雅知道得一清二楚。但她从此后发生的变故中,使她万万想不到的是这个毫无身价的寡妇随嫁丫头竟然会在她与张寅生之间生出这么多枝枝节节!难道在张寅生的眼中,我张二雅不及你这个杨三妹?
喜欢看请点关注,查阅主頁。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