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观看完了《美国工厂》纪录片,讲述的中国企业福耀工厂在美国开厂的过程,当中国工厂开在美国碰撞出的一系列问题的探索。
原通用汽车厂的关闭,当地工人不得不接受失业。福耀工厂的到达给了他们重新拥有工作的机会。
招聘宣传会后,一些人为了得到就职机会去宣讲人那里讲述自己有什么能力,能做什么,他们的神态里透露出的对职位的渴望,这个场景让我觉得有些辛酸,我感受到了社会的残酷,工作的残酷,我们想生存下来,就得拥有更多能让自己生存下来的技能。要不然,等待而来的或许是两年多都没有工作有家待业的状态。
工厂从建设到运营过程中,中美文化的差异不同开始体现了出来。
国内一批中国工人来到美国的厂里呆两年半,主要任务是教会美国工人各个生产线操作流程,直到公司步入正轨。起初工厂一直产能太低,处于亏损状态,曹德旺前往美国工厂开会对雇佣的当地人工厂总裁提出要求。一批美国工人前往中国工厂培训学习,工厂里的中国工人“中介”式的团建,在岗位上保持快速节奏的重复性工作,让他们目瞪口呆,当看到在玻璃废弃堆里待上一天要从无数块破碎的玻璃碎片里清捡出不同颜色的玻璃时他们无语的说了句,谁会受得了在这种鬼地方捡一天玻璃。晚上的中国年会,旧时代式的一板一眼的表演更是让这群美国人无法理解。
在这里中国的工人每天要工作12个小时,一个月休息两天,每年只能回家一两次,他们牺牲掉自己的休息时间,只为挣钱吃饭和养活自己的家人。
回国后,他们也试图将中国的“中介”式打鸡血团建用在美国车间,但行不通。工厂的经营状况一直没得到改善,最后福耀玻璃厂不得不将当地总裁和经理停职,换上了62年出生,在美国工作14年,在中国工作了17年,对中美文化有深入了解的中国总裁。
中国总裁上任后对中国员工进行了美国文化差异的培训,为了让他们更好的与美国工人沟通;又对美国工人进行培训,告诉他们表现最好的员工将有机会去到上海,并且入住那里的豪华酒店享受空中泳池。
美国人开始担忧,工厂将美国领导停职,换上了中国人,是不是接下来也会换掉他们;车间里一名美国工人情绪崩溃并且对中国工人表示了不满,因为她觉得自己受到了批评和指责,这点是美国人无法接受的,他们的文化是希望得到鼓励和尊重;某些生产线每1个小时要在高温200度的车间里操作10分钟、中午无薪午餐时间,并且不包午餐不设立厨房....美国人觉得这些是没有人权的,他们接受不了长时间的工作和加班;中国工人却无法理解美国工人效率慢,完全叫不动他们加班,因为在中国加班是单位强制性的要求,他们的文化里要在工厂工作就必须要接受。
因此,一部分人开始要求工厂成立工会组织,以保障他们合理的工作时间和薪酬。对此,曹德旺明确的表态:如果成立工会组织,工厂就关门。因为如果工会介入,完全是达不到该有的生产效率,实现不了盈利。
在支持工会的工人们的宣传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工人开始要求加入工会组织。为此,福耀玻璃厂雇佣了雇佣关系解决团队来劝告工人放弃工会组织。并且,做了大量宣传和标语。
有一部分工人也会表示,工会有它的弊端,它只会帮助那些懒惰的人,而让优秀的员工随波逐流。
我在网上也了解了美国的工会组织对企业的影响。它强调保障员工的休息时间,每天最多只工作8小时,并且保障每周的休假,很多美国工厂也是被工会组织所累,承担不了高额的用工成本而走向倒闭。
影片的最后,投票后,反对者以60%的票数取得了压倒性胜利,福耀玻璃厂也在18年终于开始盈利,取得阶段性胜利。
网友评论